淀镇新境——大雄安·小城镇 | 东南大学师生赴雄安新区参加2019年城乡规划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调研阶段)

淀镇新境——大雄安·小城镇 | 东南大学师生赴雄安新区参加2019年城乡规划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调研阶段)

20193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提供学术支持的城乡规划学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第二季于清华大学正式开幕。我院城市规划系高源副教授、陈晓东副教授、高舒琦讲师和研究生助教花薛芃、丁金铭,以及本科生王怡鹤、丁小雨、黄玲、刘昱杉、梅亚楠、程丽园、潘昌伟、庄志超参与了本年度的六校联合毕业设计。

第二季首年联合教学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召集学校,邀请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和同济大学共同参加。本次六校联合毕设选题结合京津冀地区热点——“雄安新区”以及地区难点——“小城镇发展”,选址为雄安新区范围内的东部两镇一乡——赵北口镇、鄚州镇和圈头乡,探讨在雄安新区发展背景下,白洋淀中及淀边乡镇的发展图景和发展路径。

2019年六校联合毕业设计海报

(设计:梁媛媛)

参加毕业设计的六校师生合影

(摄影:王雪婷)

201935日开幕式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石楠、雄安新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雪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主任武廷海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新一轮的六校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活动的大力支持与关注,并结合选题“我为雄安做规划”、“淀镇新境:大雄安,小城镇”,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建议和期许。随后,清华大学吴唯佳教授,同济大学匡晓明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中心殷会良主任,清华大学孙诗萌助理教授分别进行了相关讲座。

36日和7日,东南大学师生与其他各校师生共赴雄安新区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圈头乡、鄚州镇、赵北口镇及周边乡镇的发展现状,并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座谈,了解地方的现实问题与发展诉求,此外还集体参观了雄安新区起步区的建设情况。

东南大学规划系师生团队在雄安新区赵北口镇政府前合影

 东南大学规划系师生团队在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前合影

39日,六校师生再聚清华大学,对第一阶段的调研成果进行汇报和交流,汇报顺序为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设计团队提出“适应性干预”的规划策略,横向从现实困境中总结策略,基于“大雄安”的共同目标和愿景,通过调研总结雄安起步区与周边乡镇现状的发展反差,提出“殊途同归”的发展方向,小城镇应该走一条区别于起步区的自己的路。纵向在历史迭代中寻找抓手,追溯白洋淀千年历史,通过文化梳理得出人依地而居,地因人而变,“人地关系相互依存”是白洋淀万年不变的命题,从而要以“人地关系”为抓手,寻求适合雄安地区小城镇发展的适应性路径。接着通过分析现实矛盾,得出当下“人地分离”的阻碍困境。人地合,则淀兴,人地分,则淀损。从而提出“适应性干预”的规划策略。“适应性”指通过长时间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人地关系长期和谐发展的状态,“干预”则指区别于干涉、纠正等硬性行政手段的具有弹性的影响方式,“适应性干预”则指在较长的时间内,以低影响的手段进行弹性的、渐进式的引导,以实现人地关系的长期和谐。最终,提出“依淀源”的规划概念,寻求未来城镇发展之源,实现“殊途同归,城乡协同,大雄安”的最终目标。

最后,各校商定完善调研成果,推进规划设计概念和初步方案,并将于20194月在清华大学进行中期交流,本次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终期汇报将于20196月在东南大学举行。

东南大学设计团队进行调研汇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