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系列研讨|第7期:首届都市圈规划论坛



都市圈是城市群迈入城镇化高级化、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形态,201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国内第一个经国家批复实施的都市圈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现代化都市圈的培育发展离不开规划的科学引领和顶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城乡规划编辑部、现代城市研究编辑部等共同筹备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系列研讨第七期,会议聚焦都市圈规划,致力探索区域协同新路径,构建都市圈规划学术共同体。

线上会议于202218日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举行。会议邀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锦生、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理事长张鑑致辞,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官卫华副主任宣读都市圈规划论坛发起单位倡议。在报告环节邀请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树辉,芜湖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洋,马鞍山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彭师,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国土空间规划与设计中心主任熊国平,镇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规划院副主任工程师戴维思,南京城理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绪冬,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官卫华,滁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国泽8位专家进行主题演讲。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国土空间规划与设计中心主任熊国平和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官卫华主持报告环节,《城乡规划》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苏海龙和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王治福为点评嘉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裕民做了会议总结。国匠城、寇享学术等媒体线上直播,会议共吸引近八千人次线上参与,反响热烈。

开幕式及致辞

李锦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实施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开幕式上,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实施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锦生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

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实质上是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而区域协调发展首先是规划编制的协调,即如何协调不同城市、不同城乡、不同区域之间的规划;其次是制度的创新,不同的行政单元寻求协调配合,离不开制度和政策的创新;最后需要在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落实。他指出南京都市圈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位置,也是重要的核心城市和增长极。本次学术会议针对南京都市圈的规划建设进行探讨,交流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在对空间共同治理、区域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和所遇到的困难,希望能够借此学术会议推动南京都市圈更好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最后他预祝本次学术会议举办成功。

张鑑

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 理事长

张鑑理事长致辞,他对本次学术会议的举办表示衷心地祝贺,指出在2000年前后,编制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南京都市圈规划,20多年来南京都市圈运行良好,凝聚力强,富有成效。他还指出南京都市圈的中心词是“共同”,最高愿景是追求共同整体的利益,都市圈讨论的事项是共建、共享、共赢,都市圈各城市应该共同商量目标,共同谋划空间管控,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共同分享技术,共同构建产业链,共同制定都市圈运行机制,最后他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张树辉

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报告一:张树辉副总规划师从区域协同的视角出发对扬州规划进行探讨。他首先回顾了扬州历轮的总体规划,指出扬州新一轮空间规划应该借助区域协同发展新趋势,准确认知自我,精准定位,扬长补短,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格局中。提出扬州规划的五大策略,优化生态空间保护格局,承担区域生态责任;基于城市自身优势,参与都市圈职能分工;实施创新协同战略,强化与区域核心功能的精准对接;加快构建对外联系新通道,强化交通一体化布局;实施文化赋能战略,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典范。

汪洋

芜湖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副主任

报告二:汪洋副主任首先从城市新定位、城市新理念、城市新形象和城市新格局三个方面阐述芜湖城市新的形势和机遇。随后从高标准编制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布局衔接、跨界地区一体化发展和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四个方面提出发展方向和突破重点。最后,他指出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芜湖将发展成为一个更加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的城市、一个更加具有实力和特色的城市、一个更加具有温度和情怀的城市!

陈绪冬

南京城理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董事长

报告三:陈绪冬董事长从发达国家都市区历程中汲取规律性,从交通通勤、人口规模和产业组织三个方面进行趋势研判,得出南京都市圈“三区两圈层”结构的设想,“三区”为核心区+主城区+外围区,“两个圈层”为12公里协作圈和30公里节点圈。他从都市南京、工业南京、现代南京和区域南京四个维度阐述了时间视角的扇面空间,最后、他指出从城镇化到都市化,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原本“营产造城”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先空间再功能”的推动模式需要调整,都市圈规划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熊国平

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国土空间规划与设计中心 主任

报告四:熊国平主任指出临界新区是指在都市圈中由中小城市在毗邻中心城市的行政边界建设的跳跃式发展地区,他认为中心城市具有向外扩散性,在中心城区的毗邻地区会形成临界新区。他归纳国内外大都市临界新区相关研究进展,以南京、上海、杭州周边的临界新区为实例,对临界新区的形成条件、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和空间形态演变机制进行阐述,呈现其空间形态演变规律,提出空间形态优化途径,促进临界新区与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合作共融,实现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

彭师

马鞍山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主任

报告五:彭师主任首先用数据向我们呈现马鞍山城市现状,面积小、人口少、人均强,指出马鞍山目标定位为为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紧接着他从空间关系、发展历程、空间框架等方面阐述宁马发展一体化,总结宁马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宁马共探绿色治理,宁马共促空间融合,宁马共享交通互联,重点展示了宁马交通设施建设一体化的过程,指出在此基础上,都市圈同城发展未来可期。

戴维思

镇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规划院 副主任工程师

报告六:戴维思副主任全面系统地展示G312产业创新走廊及宁镇合作示范区的空间规划研究,她对G312产业创新走廊发展战略,宁镇毗邻地区规划协调以及宁镇合作示范区空间规划三项重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最后提出相对应的保障措施,希望能够依托G312产业创新走廊,加快推进宁镇扬同城化,依托宁镇合作示范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区域增长极。

官卫华

南京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副主任

报告七:官卫华副主任首先介绍了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背景,明确跨行政区空间规划协同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他指出空间规划协同工作的特点是共创南京都市圈空间规划协调机制、共建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审体系、共谋都市圈协同发展战略以及共抓都市圈跨界协调组织保障。随后,他归纳空间规划协同工作存在的五大难点,分别是跨行政区规划协调落实难、设施布局统筹难、产业一体化组织难、中心城市功能有待提升和区域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等。最后,他提出下一步南京都市圈跨行政区空间规划协同工作的七大深化重点,分别是都市圈空间规划体系共创、生态资源共保与综合利用、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享、区域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共兴、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共强、区域协调机制共赢、跨界魅力空间共建等。

黄国泽

滁州市城市规划协会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报告八:黄国副理事长泽理首先从背景出发,明确滁宁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下来他归纳滁州市的优势所在,分别为多元动力的机遇地区,产业合作的重要基地,一衣带水的空间格局以及日益紧密的同城联系。然后他指出滁州市应做到理念转型、动力转型和供给转型,建设更具创新活力、更有风景魅力的苏皖一体化示范区。最后他提出四点发展策略,分别是共建山水共融的江北花园,建设协同共建的创新联盟,构建同城共建的组合都市以及打造民心共通的滁宁家园。

总结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裕民为本次会议做了总结,她指出本次学术会议内容全面、系统且深刻,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并,不同城市之间达到了相互了解,坦诚交往,凝聚共识的目的,具有重大意义。随后,她以“都市圈”和“都市区”为例,指出目前国内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认知还不够深刻,对某些概念的界定还相对模糊,建议在将来的研究中能够加强对基础理论的认知和学习,深刻认知规划和经济规律、民生之间的关系。最后,她指出都市圈最高愿景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共建、共治、共赢,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基础最核心的是公共服务一体化,希望加强对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财政体制等的研究,助力都市圈更好的发展和建设。

(感谢李周、沈天意等会议志愿者的帮助)


文字整理:李周

信息提供:城市规划系党支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