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本科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 03房间:建筑内部空间的秩序

2020本科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 03房间:建筑内部空间的秩序



课题名称:房间:建筑内部空间的秩序
课程类型:设计初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本科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

指导教师:课程主持人:顾大庆、张嵩 ;                  

第三阶段备课老师:张彧、周详 ;

张愚,顾震弘,彭冀,马骏华,王海宁,袁暘洋,张倩,王川,孔哲,杜嵘,张映乐,李登钰

助       教:曾雷竣,卫运韬,陆睿 

日       期:2020.12.1-12.25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初步课程以“城市针灸”为题,以南京作为研究对象,从认识南京的城市格局和肌理特征出发,以不同街区作为基地进行有关城市开放空间、建筑内部空间以及建筑加扩建三个设计课题的研究,有序地融入形式语言、设计概念以及媒介技法的学习。根据研究对象,设计练习在不同尺度上进行转换,讨论的话题也跨越了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专业。文本、图纸、模型和影像等均是我们选择的工作媒介。本学期的设计练习包括城市、场所、房间、棚屋4个课题,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三阶段:房间。其余阶段的教学记录我们也将陆续推出。


教学概述:

相对于“空间”(space)这个泛指的概念,“房间”(room)特指由几个面围合起来的,相对封闭的空间。我们平常所见的“空间”基本上都是“房间”。一个房间就是一个有明确形状和体积的“虚空”。所谓“包裹性空间”就是指空间被连续的表面所包裹。我们可以从形状,容积,大小,方向等方面来讨论房间的空间品质,我们还可以从空间-活动的角度来讨论空间的用途,从空间和光线的角度来讨论空间的感受。此外,不同大小、形状、方向的空间的连接形成空间的序列。总之,这个课题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来塑造和感受作为“房间”的内部空间。假设在所研究的城市范围内,有一栋建筑的内部需要改造成为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或类似公共功能,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该建筑的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入口、中庭、通廊等。作为城市中的建筑,我们还要关心如何从城市进入该建筑,以及内部空间如何通过开启与城市发生关系。


教学目的:

1房间的概念:城市街区中现有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改造,用体块模型来研究内部公共空间的塑形以及与城市的关系;

2 空间的塑形:利用石膏模型浇筑的方式将体块模型转换为空间模型,进一步研究内部空间的组织特征,理解“正形”与“负形”的关系;

3 空间的感知:从空间体验和光线的角度来讨论空间的感受。


场地范围:

结合南京城市认知课题的成果,学生在本组研究的城市街区中自行选择一个200mx300m的地块,并在地块中寻找一个体量约为8000立方米的建筑体量,功能为城市美术馆、博物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建筑,对其公共开放空间进行塑造。

教学过程:共有5个相互关联的练习组成:

练习1 抽象纸盒空间的制作、观察与思考。将不同大小的纸盒以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通过开口来观察光线对空间的影响,加入不同比例的人观察空间尺度变化,并理解建筑内部空间秩序;

练习 城市街区中现有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改造,用体块模型来研究内部公共空间的塑形以及与城市的关系,1:100模型;

练习3  利用石膏浇筑倒模的方式将体块模型转换为空间模型,进一步研究内部空间的组织以及直接观察空间的特征,1:100模型;

练习 绘制建筑的平、立、剖面图,重点是内部空间容积性以及内部空间与城市关系的表达;

练习5 运用透视作图法来求内部空间透视并用渲染方法来表达空间的感受。

讲座授课 

场地调研与模型制作

最终答辩——图纸与模型成果展示

练习1 盒子空间的操作与观察

盒子空间可以理解为由六个面围合而成的容积(Room)。通过对指定大小纸盒的操作形成不同的空间组织形式,对纸盒内部空间秩序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获得空间作为虚空容积的概念。体会外观体量和内部空间之间的关系;不同光线条件下空间感知及氛围的变化;将不同比例大小的人物模型置入空间以体验空间尺度的变化。
教学内容:

1、每位同学获得一大一小两个纸盒,将两个纸盒上下面用于封箱的较短的板片剪下,用剪下的纸片制作成新的盒子,并将其与原有的两个纸盒进行组合;

2、调整纸盒摆放的方向,对纸盒内部空间进行观察,充分考虑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观察及描绘四个空间构成的空间序列;

3、将纸盒组成的模型置于阳光或人工光源下,观察不同光线变化下的内部空间,用相机拍照做记录;

4、手绘透视素描表达光线与空间,思考外观体量和内部空间的关系,不同光线条件下空间感知的变化及空间氛围。


教学成果:

学生:杨姝婷

指导教师:张嵩


练习2:空间组织的体块研究

假设在各组的城市街区内将某栋建筑或其中的一部分改造成一个公共建筑,如社区中心,设计的重点是该建筑的内部公共开放空间。
教学内容:

1、城市环境中的建筑体量:各组在自己的城市地块内选择一个合适的建筑作为改造的对象,或是单栋建筑、或是建筑的一个局部。用木棍制作一个框架表示建筑的外轮廓,同时制作1:100场地模型。

2、内部空间操作:在选定的建筑体量范围内,借助泡沫块来研究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对泡沫块进行并置或错位操作并塑形,其体积约相当于选定建筑总容积的1/3

3、体块与城市环境关系探讨:进行体块操作时代入功能和城市的思考,想象这个建筑需要一个与城市相通的入口空间,汇聚人流和举办活动的中庭空间1-2个,不同高度连接主体块的次要活动空间1-2个或交通空间1-2个,或者单纯作为采光的光空间等。
教学成果:

学生: 武稼兴

指导教师:张倩


练习3:内部空间的塑形与感知

前一个练习中关于空间组织的研究是通过体块模型来实现的。我们预设了一些体块组织的策略作为研究的方向,如主次体块的组合,包括体块的并置,体块的错位。但是作为初学者,我们不太能够从体块模型上直接感知内部空间的真实感受。体块模型方便研究内部空间组织与城市的关系,而对内部空间的直接感知需要转换到1501:100的空间塑形模型,以石膏浇筑的空间模型更能体现内部空间的包裹特性。
教学内容:

1、 以浇筑石膏模型的方式为内部空间塑性(石膏模型浇筑方法见视频)。

2、 从模型的开口处观察模型的内部,特别关注特定体块的操作方法如何产生特定的空间关系,如体块并置或错位的空间具有怎样的表现。调节光线,观察光线如何改变空间的感知,拍照记录空间的感知。

3、 将照片导入PS软件进行后期处理并拼贴,为空间设定具体的使用功能,加入物件及人的活动,观察人在空间中的活动及产生的空间氛围。
教学成果:

学生: 王林鑫

指导教师: 张彧


练习4:建筑制图

综合练习2场地模型以及练习3空间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最后的作图。在作图的过程中明确空间的几何尺寸和相互关系,反过来指导模型的修改。作图的过程还和下一个空间透视渲染作业相互交织,所以这是一个和模型制作以及表现图相互促进的研究过程。
教学内容:

1、学习总图的基本表达,通过图纸表达出场地环境。

2、结合场地深化平、立、剖面图纸的内容,画法正确并具有表现力。

3、突出包裹性空间概念的表达方法(Poché)。


教学成果:

学生: 湛易玄

指导教师:王海宁


练习5:空间、光与氛围

课题的最后一个任务是用素描方法来绘制一幅表达空间、光线和氛围的表现图。借助这个练习,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透视作图和光影表现的技能。
教学内容:

1、学习室内一点透视的基本画法,具有准确性和尺度感。

2、光影关系的草图研究:借助石膏模型来研究不同的光影效果,并记录在A5A6纸上。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光线最能够体现你的设计意图,草图研究是为下一步正式的作图作准备。

3、铅笔渲染:用整体的方法来作渲染,即先用灰色调将整个画面区分出亮面和暗面两个部分,再在暗部区分出影子(通常比较其他部分更暗),在亮部区分出次亮面,然后再暗部和亮部再作进一步的区分,最后调整各个面的退晕渐变关系,原则上每个面都必须有渐变关系。
教学成果:

学生: 岳婧秋

指导教师:顾震弘


完整学生作业成果:

学生: 龚加维

指导教师:袁旸洋

1

2

3

4

 

5


指导教师:

顾大庆

  

张嵩

张彧

周详

张倩

  

张愚

  

顾震弘

  

彭冀

  

马骏华

  

王海宁

  

王川

  

袁暘洋

  

孔哲

  

杜嵘

  

张映乐

  

李登钰

撰稿:一年级设计课教研室-场所专题组

信息提供:建筑系党支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