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暑期“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工作营”全记录

始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暑期“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工作营”全记录

从画图到编程,从零基础到玩转GH,从纸上谈兵到3D打印,工作营的十五位同学度过了充满挑战的短学期四周时光。本次“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工作营由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所(Inst. AAA)主办,南京清晓公司提供3D打印服务与技术支持,最终展览和学生答辩在9月15日下午在清晓公司大厅(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举行。

第一节课 GH扫盲

Benjamin Dillenburger教授在讲座

陈珍诚教授在讲座

本次工作营组建了一个复合性的教学团队,除了运算所的教师之外,还特别邀请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的Benjamin Dillenburger教授来授课与讲座,并邀请了台湾淡江大学的陈珍诚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的徐炯教授做答辩评委。

参加工作营的全体师生合影

评委对每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并和学生讨论了作品的实际应用或商业化前景

为了更好地发挥3D打印技术的优势、创造更新颖的设计作品,工作营在软硬件两个方面都做了深度扩展。

在软件层面,工作营使用了Rhinoceros中的Grasshopper(GH)、Rhino.Python、Silkworm等建模工具,以及Cura、Simplify3D、Geomagics等模型处理软件。在硬件层面,学生们使用了FDM打印机,SLS打印机,手持三维扫描仪,数控热线切割机床等设备。学生们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工作营的最终成果丰富多样,包括异形模具制造与混凝土浇筑、3D打印个性化灯具、3D扫描与3D打印服装、“蚕丝”打印、基于3D打印节点的树形结构等。



第一组. 砼 (马志骏,程一晋,张学荣)


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该小组分别尝试了3D打印模具、3D打印模种(需用硅胶翻模)、数控切割泡沫作为模具三种方式。其中3D打印模具与模种适合用来浇筑微型混凝土构件。而数控切割泡沫作为模具适合浇筑中小型的混凝土构件,但伴随着脱模难、泡沫易开裂等困难。小组成员利用GH生成所需的形态,并转化成4轴数控机床的G-code进行热线切割加工。最终该小组完成了混凝土材质的由直纹曲面(ruled surface)构成的桌子、墙体等作品.


第二组. 3D光影(王迅,郝翰,马诗雨)


该小组利用GH、Rhino.Python等工具设计了一系列个性化灯具。灯具的形态、孔洞大小与密度、打印精细度、照明效果、阴影效果是实验的重点。该小组根据灯具的几何特点选择用FDM打印机还是SLS打印机进行制造。小组还尝试了用3D打印的方式来实现栅格动画错觉。最终该小组完成了几组形态与材质各异的灯具,实现了多种照明和投影的视觉效果。


第三组. Snowflake Schema Stole (黄予,秦瑜,李淑琪)

3D扫描技术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是该小组的亮点,实践了3D打印服装的个性化定制设计与制造。首先采用手持式三维扫描仪(Mantis Vision)对模特的形体进行扫描,在Geomagics软件中进行mesh建模。然后将设计的衣物转化为贴合模特身体的三角网面,再在每个三角面(约10cm)内布满可活动的六角形小单元(约1cm)。3D打印机分别完成每个柔性三角面的制造,最终用丝线把所有三角面组合成一件完整的衣物。实验成功地用FDM打印机实现了柔性面料的打印。


第四组.  Walk In The Sky(雷智锋,晏星,杨泽川)

Walk In The Sky小组探索了FDM打印机的无支撑“拉丝”打印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打印喷头的温度与运行速度、吐丝速度,可以打印出悬挂在空中的单根细线。小组实验了清晓公司最新研发的1m*1m*1m超大幅面FDM打印机。通过多次反复的软硬件调试,该小组发展了各种复杂的细线缠绕模式,制造出繁复和富有韵律的特殊纹理。小组利用Silkworm插件进行喷头运行路径的编程,直接控制喷头在每个时间点上的速度、温度、吐丝速度,从而制作出了传统打印方式无法实现的特殊效果。


第五组. 3D. Ranches (刘淦,周圆,石佳欣)

利用3D打印节点把标准杆件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大型构筑物是一种有效利用3D打印技术的策略。3D. Ranches小组首先在Rhino.Python中编写迭代算法(recursion)试验了多种树形结构的生成方法,进而确定了三组树形结构相互插接从而增强其整体稳定性的方案。每个节点的形状由代码自动生成,部分节点经过了ameba插件的拓扑优化。最终的构筑物由不同粗细的方木条和3D打印的节点组合而成。整个构筑物在展厅内营造出一个可以通行、休憩的活动空间。

本次工作营,一方面让同学们体验了与3D打印技术相关的各种最新科技,接触了一些列实用技能;另一方面同学们初步掌握了通过数学和编程逻辑来设计形体的方法,经历了从CAD(Computer-Aided Drawing)到CAD(Computer-Aided Design)的转变。

从材料性能和数控工艺切入设计问题,是本次工作营的核心课题,为大家提供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建筑学的全新设计思路。虽然每位同学都是初次接触3D打印,但在这次工作营中都或多或少地做出了对材料的创造性应用。

相信数字工作营能够为即将进入四年级的同学们打开建筑设计的新思路,学会用技术支持想象力的驰骋。


工作营指导教师:

华好,李力,唐芃,李飚,Benjamin Dillenburger

工作营硕士生助教:

郭翰宸,李鸿渐,王嘉诚,李昊,蔡陈翼

技术支持:

南京清晓科技有限公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