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成果获国内外高度评价。2021年获国际建协建筑教育委员会主办、面向全球建筑院校开放的首届建筑教育创新奖3项(图13),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提交的根植乡土文化和国际合作实践的“生息营造”提案荣获其中亚洲地区代表性创新奖,并获得2项提名奖(“互喻式学科融通专业教育”、“城市转型的积极干预”),为全球唯一获多个奖项的院校。“面向建筑遗产保护的国际大学教育共同体建设与实践”、“面向’一带一路’的城乡规划新工科教育共同体”获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教改项目,“基于‘做中学’的‘艺术与设计’文理工融通通识课承担开发与运用”获2021年 教育部新文科教改立项。
课程体系建设成果丰硕。构建了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完善国际化课程结构,开设全英文前沿课程近30门;拓展和优化联合设计教学,每年举办进行约10次联合设计教学(图14)。设立建筑学全英文硕士专业并招生(2018年)。2020年疫情期间,邀请全球各领域知名学者,有效组织国际在线教学季7大系列课程和学术讲座,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国内影响。
实践期内,出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国际联合教学丛书》4部双语教材(图15),出版AS理论研究译著系列4部。主办26场高水平国际会议、参加27场国际国内高水平展览、出版、组织近50次国际联合研学营等。
图14 外籍师资全英文前沿课程授课场景
图15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国际联合教学系列丛书
高端稳定的国际化师资团队。全职教授莱瑟巴罗获美国建筑教育最高奖“黄玉奖章”,桑托斯等3人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图16)。外籍教授2020年应对疫情的国际在线教学季开设了7大系列课程和55场高水准学术讲座,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国内影响。研究生导师100%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多人次受邀赴Harvard、MIT、ETH等国际一流院校授课,5位导师获邀参加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图16 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外籍院长戴维·莱瑟巴罗教授被授予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切会见。
教学资源面向世界,服务“一带一路”。签订20项国际合作培养和互派交流协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遗产相关研学活动近20次,中外学生400余人参加;参与UNESCO面向欠发达国家文化遗产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Capacity Building行动,为沿线国家专题培训数百人次(图17);近5年举办近30场国际建筑教育论坛和展览;以“文化,历史和地域的纽带”为主题,主办亚洲建筑新人赛。
图17 深度参与UNESCO 面向发展中国家的遗产管理专题培训
学生成果屡登国际重要舞台。基于本土建筑文化的教学实践成果在重要国际平台参展。近三届均有作品受邀参加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平行展(2016年《竹构鸭寮》(图18);2018年《苏州干将路地段城市更新》;2020年《两河口》,其中《两河口》为联合策展的独立平行展,由央媒和国际媒体直播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MIT、中国美院联合组织的系列“国际学生乡建工作营”成果应邀赴MIT展览并在MIT出版。
图18 学生课程设计作品《竹构鸭寮》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学生成果频获国际国内竞赛奖项。基于文化理解和创新实践的研究生教学成果连续三届受邀在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策展或参展平行展单元。近年摘得“挑战杯”、“互联网+”等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国赛金、银、铜奖,亚洲建筑师协会综合建筑金奖、LA纽约中央公园全球竞赛终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数十项国内外重要设计竞赛奖;中外联队两次获得国际建协高校建造大赛一等奖(图19),近两次参加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均斩获总成绩三甲及部分单项第一名。所有参与硕士双学位学生论文均获都灵理工大学最优等第。
图19 中外联队作品获得2019国际建协高校建造大赛一等奖现场及部分国际媒体报道
实践教学助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物局和所在国政府的支持下,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先后8次,组织学生近200人次以上,在缅甸、尼泊尔等国开展了文化遗产现场调查、数字测绘、规划编制等实践教学活动(图20)。受到了UNESCO亚太总部、缅甸宗教与文化部长、尼泊尔文化部、中国驻缅甸、尼泊尔大使的高度赞赏。相关教学活动被新华社、香港文汇报等主流媒体,缅甸、尼泊尔本地媒体多次报道。相关成果参加“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博览会”(北京,2017)等展览,引起热烈反响。
图20 在缅甸、尼泊尔等地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