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边界丨二线关:2016建筑学专业 “8+”联合毕业设计课题简介

后边界丨二线关:2016建筑学专业 “8+”联合毕业设计课题简介

课题背景

 

  深圳二线关是国家设立的边境管理区域线,特指深圳特区与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的隔离网和检查站。

  1979年,中央批准建立深圳经济特区。4年后,东起小梅沙、西至南头安乐村,一道长达90.2公里、高2.8米的铁丝网被架设起来,其中包括163个执勤岗楼、13个检查站和23个耕作口,被称为二线关。

  二线关沿线由武警边防人员驻守,对进入特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1985年起,从内地前往深圳的人员需凭“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地区通行证”和居民身份证通过。

  二线关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发展状态中设立的人为边界。在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过程中,二线关内外的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物价水平、产业类型、环境资源、市政服务和城市化水平不同,造成关内关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民身份认同和社会心理的差异,也造成了城市发展的结构分离与肌理断裂。 

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深圳特区关内外实行一体化改革,香港、深圳和内地之间角色地位也在发生变化,在特区和内地之间设立边界的必要性逐渐丧失。二线关的拆除,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30年发展的不均衡,以及二线关本身隔离防护功能,使得关内外之间城市结构和肌理呈现明显的断裂;即便检查站拆除,关口地区仍然成为各主要交通线路的堵塞点;关内外社会心理的落差所产生的社会矛盾,更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

  另一方面,二线关见证了深圳发展独特的历史进程,承载着城市和个人的记忆,是深圳与生俱来的城市胎记。除了历史价值外,二线关沿线还保留着华南地区富有特色的丘陵海岸地貌和耕作景观,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在二线关的后边界时代,如何在弥补城市物理和心理裂痕的同时,发掘、保存和彰显其历史和自然价值,为城市提供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系统,是本次毕设希望触及的专业内核。

 

教学主题

 

1. 城市肌理的衔接与弥合

二线关两侧,关内和关外都已经历高密度发展,形成了致密的城市肌理。二线关沿线作为特殊的防护用地,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作规划开发,因此在90.2公里的线性区域内表现为较疏松杂乱的裂痕形态。如何在城市功能、结构和肌理上衔接关内关外,织补断裂,弥合裂痕,是课题不能回避的主要问题之一。

2. 非规划斑块(Informal Patches)的自组织生长

插花地、城中村是深圳这一短期内发展起来的移民都市最具特征的城市社会斑块,其自生长的密度、组织状态、生长力与形态是亚洲城市最具魅力的所在,也是当代建筑学和城市学研究的热点。由于二线关内外的行政边界与关线本身不尽重合,沿线自然出现较多的管理真空地带,为移民自发聚居地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可能。二线关沿线是深圳城中村、插花地较为集中的地带,也是研究城市自组织生长的典型标本。

3. 自然系统与开放空间

深圳的蔓延发展与丘陵地形夹杂,呈现出自然地貌与城市斑块杂糅的形态。二线关关线的选择多少与利用自然地形(海岸、山林和水体)的考量相关,沿线区域呈现出华南沿海丘陵的典型自然地貌特征。近年来,深圳市民已经自发组织起沿二线关徒步健身等休闲活动。是否可以利用二线关撤除和改造的契机,修复生态环境,构建一条与自然系统关联的城市公共空间条带,以连续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串联起蔓延铺张的城市斑块?应是本课题最具潜质的话题之一。

4. Inter-Hub:基础设施系统节点

二线关沿线所有关口必然是与交通路线连接的检查点,几乎所有的大关都集中了多条交通流线,成为基础设施的汇集点。关口撤销后,如何梳理和改造原本造成停滞的交通现状,合理地置换功能成为思考的切入点。布吉关已经自发地成为连接福田、罗湖与龙岗之间的区域交通换乘点,在那里几乎可以看到深圳市所有的交通方式。布吉关的自发转身,为废弃关口改造成为系统组织基础设施、叠合城市生活服务的交通综合体提供了现实启示。

 

5. 历史记忆与人文关照

二线关是特殊政治经济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边界,是深圳城市发展的胎记。几乎每一个深圳人都有关于二线关的个人记忆。城市的更新不是抹去记忆,如何在关口地块改造和功能策划中保留历史印记,承载个人与城市的历史记忆,应是本课题的重要关切之一。

 

选址

 

  在二线关90.2公里沿线13个主要关口中,选择南头、同乐、布吉、溪冲四个关口及其周边区域作为重点研究的选址对象,其具体信息如下:

 

1. 南头关

南头关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和南山区交界处,是广深公路和G107国道进入特区的主要门户,南临北环大道。该关设立于1984年底,是最早设立的“第一关”,也是最为繁忙和最为著名的一个关口。

 

1997年香港回归后,随着关内关外一体化改革的实行,南头关也逐渐失去意义。加之于关口前后本身就存在交通流线不畅、车流交织严重的问题,南头关日益拥堵,成为了阻碍深圳一体化发展的瓶颈。2015年6月,南头关撤出改善工程正式启动。

2. 同乐关

同乐关与南头关都是二线关发端的大关,它是广深高速公路进入经济特区的关口,也是进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通往广州的主要通道。同乐关东北侧是深圳科技园区,西北侧是宝安中学,西南侧则为赫赫有名的城中村——同乐村。二线关、城中村和旧厂房这样的历史遗迹和活生生的城市生活斑块集中于同乐关。

3. 布吉关

布吉关位于龙岗大道和布吉路接驳处,是龙岗区进入市中心的重要关口,是连接龙岗区和罗湖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布吉关附近有龙岗线地铁和公交地铁接驳站点,它也是广深铁路与高铁线经过之地,因此每天通过布吉关的人流和车流众多,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在布吉关附近,城中村数量众多,集中了数以百万计的流动人口和务工群体,这是深圳二线关沿线无规划发展的一个典型区域。这里有著名的大芬油画村、长排村、清水河村、吓围村、独树村等高度密集的城中村,其自发原生的生活状态和独特的高密度聚居具有特殊的城市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

 

4. 溪冲关

溪冲关位于深圳的东部海岸,龙岗区和盐田区的交接处,是通往南澳镇、大亚湾核电站的主要通道。二线关尾端的溪冲关和背仔角关背山面海,典型代表了二线关沿线丘陵海岸地貌特征。此外,它们南有背仔角海滩,西有深圳海洋世界、海关度假中心,东有溪冲工人度假村,具有实施景观恢复,开发公共休闲和旅游资源的潜力。

各毕设组根据自身关注的问题,自行选择二线关沿线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段展开研究和设计,地块规模自定,推荐在以上四个关内选择。

 

功能任务书

 

  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充分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自行确定项目设计目标,拟定功能配置和规模。

 

教学环节与进度设置

 

1. 选题与教案设计

20151108—20151208,四周

教师研究设计教案,收集准备基础资料

 

2. 课题调研与毕设开题

“二线关的后边界语境”: “8+”联合毕设WORKSHOP@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大讲堂

20151210—20160110,四周

20151210—20151231,学生在各自学校进行课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20160104—20160110,各校师生深圳集中调研,完成开题报告编制,组织开题论证

举办“二线关的后边界语境”: “8+”联合毕设WORKSHOP@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大讲堂

 

3. 概念设计

20160222—20160327,五周

各校以组为单位,针对调研阶段发现并解析的问题,提出策略性的解答。对应设计内容,鼓励以不限于图纸和模型的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20160326—20160327,东南大学中期交流

 

4. 深化设计

20160328—20160612,十一周

各校各组在概念设计基础上,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深化设计。要求对概念设计阶段提出的策略做出适宜、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并在各选题类型中达到各校毕业设计深度要求。

20160611—20160612,深圳大学终期交流

 

5. 成果整理与出版

20160613—20160807,八周

拟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二线关的后边界语境——2016“8+”联合毕业设计作品》(暂名),各校选择与呈现反映本课题研究和教学水平的内容,鼓励特色化和多样性。

本次联合毕设调研阶段正值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举行,我们将于1月10日在UABB大讲堂举办 “8+”联合毕设WORKSHOP@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开放评图。

 

各校选拔一组学生,以活泼开放的形式(装置、影像、模型、情景表演、图纸等)与深圳当地各方代表交流对二线关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的概念设想。每组时间45分钟,要求理念新颖、内容针对性强,形式活泼,具有交流感。

 

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建筑学者、深圳当地知名规划建筑专家、文化学者、双年展组织方、深圳市规划管理部门、深圳市民与各校师生交流互动。

UABB主展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