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的工业城市转型之路】:《学习型城市》中德联合教学赴德国鲁尔区考察

【多样化的工业城市转型之路】:《学习型城市》中德联合教学赴德国鲁尔区考察

指导教师:

东南大学:江泓,殷铭

埃森-杜伊斯堡大学:J.Alexander Schmidt

乌帕塔尔研究所:夏纯

助教:

Gloria Gaviria SanchezSonja Hellali-Milani

参加学生: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4级和15级硕士研究生:18

全德国招募的硕士研究生:18

 

       2015年10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师生一行20人赴德国进行了为期3周的考察、学习和交流。此次考察依托城市规划系“城市设计前沿”系列课程,是“学习型城市:中徳联合教学”项目的第二个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暑期工作坊已于2015年9月在南京东南大学顺利完成,第三个环节德方回访将于2016年5月展开。

    “学习型城市”这一项目是在中欧新型城镇化合作伙伴关系框架下,由德国墨卡托基金会资助,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美国能源基金会、德国乌帕塔尔气候·环境·能源研究所协办,并受到了埃森和常州城市政府的全力支持。此次活动中方指导教师为江泓、殷铭老师,德方指导教师为埃森-杜伊斯堡大学的Schmit教授和乌帕塔尔研究所的夏纯女士负责,成员包括中德师生、埃森和常州市市政府的相关代表和乌帕塔尔气候·环境·能源研究所的工作人员。

中徳师生考察埃森“关税同盟”博物馆

鲁尔区是德国重要工业区,其煤炭、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在德国经济腾飞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煤炭、钢铁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衰退,该地区城市面临巨大转型压力。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鲁尔区走出了一条多样化的工业城市转型之路。

鲁尔区工业遗产分布图

本次德国之行围绕这一主题,结合暑期工作坊的“Transition of Sunan mode”“Protection of Hutang traditional streetarea”“development between water and city”三个课题,通过专题讲座、实地参观和讨论交流三个环节对鲁尔工业区进行针对性考察。埃森市市长Thomas kufen先生亲自接待了中德师生和常州规划局的相关领导,并表达了对学习型城市项目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对中德双方城市交流项目的期待。

埃森市市长Thomas kufen先生接待中徳师生

 

 

·专题讲座

来自德国大学、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等多方机构的专家学者,从各层面对鲁尔区工业城市转型进行了介绍。

埃森市城市规划部门的Steffenlenze先生,向师生们介绍了在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城市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埃森市在产业转型、人口增长、工业棕地再利用、大学区改造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Steffen lenze先生介绍埃森城市发展战略

埃森-杜伊斯堡大学Wehling教授从历史地理学视角向中德师生介绍了鲁尔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下城市所呈现出的社会文化景观特征。

Wehling先生介绍鲁尔的发展历程

埃森市埃姆舍河整治工作的项目成员介绍了该河流整治取得的成效以及主要采取的技术手段和实施措施。

工作人员介绍BernePark改造过程

来自Bottrop创新城市项目组的SaschaThiemann先生介绍了绿色生态技术在居住、工作、能源、交通、城市、活动六大领域的应用。

Sascha Thiemann创新城市汇报及可持续绿色建筑参观

 

·项目考察

在专题讲座的同时,中徳师生和相关专家考察了多个工业转型开发的项目,这些项目有效的帮助了鲁尔区工业城市转型。主要包括:

埃森城市中心城区功能提升

埃森城市中心依托火车站发展起来,曾被工厂和仓库包围。埃森市通过拆除历史城区边缘的工业仓库和新建大型shopping mall等方式提升了中心城区的商业服务功能。

瞰埃森城市中心区

 

世界文化遗产“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曾是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煤矿工业区。在充分工业建筑价值的同时,关税同盟工业区通过文化功能置入,实现产业升级。现在的关税同盟工业区不仅是一座煤矿工业历史博物馆,更是现代艺术和文化的中心,并与200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鸟瞰Landschaftspark

 

埃森高新科技产业园区

埃森高科技产业园区曾是克虏伯公司工厂的发源地。通过拆除原有厂房、土地生态化改造、新建研发办公楼等一系列手段,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吸引了包括克虏伯在内的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激发了埃森产业活力。

参观克虏伯公司

 

多特蒙德凤凰湖片区综合开发

凤凰湖地区位于多特蒙德市南部的赫尔德地区,原为废弃的钢铁冶炼厂。通过拆除工厂、利用原有低洼地势营造景观湖(即凤凰湖)、沿湖进行商业和住宅的开发等一系列方式,该地区品质得到了提升,形象进行了重塑。

多特蒙德凤凰湖片区

埃姆舍河(Emshe)整治项目

埃姆舍河是鲁尔区的重要的区域性河流,在经历环境污染、地面沉降等生态危机后,通过清污、雨污分流、水资源倒灌等一系列技术手段逐步恢复地区生态环境。

水处理厂改造成现在的BernePark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市北部,曾经是著名的炼钢厂,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业遗产的更新改造。这里保留了大量的工业厂房和设施,部分遗迹改造成为运动休息场所和设施,现已发展成为综合性休闲娱乐公园。

参观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花园城市Margarethenhohe住区

Margarethenhohe住区位于埃森市中心区西南方向,曾是克虏伯公司的工人居住区,是城市规划史上著名的“公司城”。随着钢铁产业衰退和产业工人的减少,该社区在物质空间维护和社区人际网络的构建上都存在巨大挑战。通过加强物质空间的保护、注重人口结构和社区活力的引导、增加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度等一系列手段促进了社区更新。

观Margarethenhohe住区

 

 

·讨论交流

 

在讨论交流环节,同学们结合实地考察经历,和中徳两地专家一起讨论在南京完成的暑期工作坊阶段性成果。

小组“Protection of Hutang traditional street area”老街是一个机器出发,分析机器的发展历程、出现问题和运转模式,得出老城居民的社会关系、小尺度空间关系及城市肌理是体现湖塘老镇街区文化价值的载体。常州规划局的规划专家面对武进老街这个历史问题,十分赞同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操作方式来释放老街的活力的思路,德方也深深地被湖塘的街道活力所感动,认为从人出发的设计才是真正的设计。

图:Protectionof Hutang traditional street area

小组“Transition of Sunanmode”从历史条件和现实困境,意识到单纯的物质空间设计已经不能解决传统苏南模式的村集体用地被纳入城市范围后所涉及到产权、发展、公共利益等综合性问题,小组成员创造了从机制到方法的工作路径,不仅在宏观层面上提供了产业集聚、土地置换的发展思路,而且在微观层面描绘了Stakeholder的实际操作工具,同时在时间线上也对未来的渐进式的建设时许做出统筹安排。面对沟南地区的复杂问题,中徳两地专家认为,如何振兴苏南模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最紧要的问题,同时同学们对公共空间和工业建筑的潜力挖掘为现实规划操作提供了思路借鉴。

图:Transitionof Sunan mode

小组“Development between water and city”着眼于武进中心核与西太湖组团之间的开敞地带, 就“水与可达性”,“水与产业”, “水与食物系统”三个专题进行研究:如何传承运河历史文脉,彰显水网基底特色,激活滨水开放空间。中徳专家感叹于“水组”的系统性思维,常州市规划局领导认为小组同学发现了他们以前忽略的地区特色,德方也通过埃姆舍河生态治理案例来提醒同学,要注意对水系沿线生态基底的调查,做能落实的方案。

图:Development betweenwater and city

 

在考察过程中,与当地官员的互动,与本地专家的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同学们获益良多。多样化的工业遗产改造利用方式,拓展了同学们的思路,对于当下在国内工业遗产普遍采取的文化和商业利用的单一模式进行了反思。同时,中徳城市在物质空间规划、技术创新、机制探索等多个层面都值得相互借鉴和学习,这不仅是城市之间的相互促进,也是规划师之间的相互提升

图:中徳师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交流

 

最后,按照项目计划,中徳师生相约相聚在2016年的常州武进,就工业城市转型这一主题与武进区的stakeholder再次展开深入交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