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硕“智能设计与先进建造”方向,今年招生




 2021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全新设置 “智能设计与先进建造”方向,即将在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新增招收30名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达到建筑学院该专业复试线以上的考生中择优选拔。


 “科学最让人兴奋的地方在于交叉领域” 

                                                        ——Jerome Weisner(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Media Lab创始人)

当前,学科交叉融合是大势所趋,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建筑学同样面临机遇和挑战。如何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面向未来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如何有效应对国家、地方和行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如何有效打通“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应用全链条?这一系列问题是当前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东南大学与无锡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正在发生的科研范式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遵循科技创新发展规律,汇聚国际一流资源、东大强势学科、地方产业优势的合力,由建筑学院牵头在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全新成立“数字设计与智能制造国际创新中心”,以国际一流的标准开展多学科联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探索。

(来自网络)


一、面向未来的建筑学科:

建筑学科是一门致力于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创意工科。科技革命与我国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要求建筑学科不断发展新的前沿探索方向,并着力解决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智慧城市、智慧建筑、智慧建造、智慧运维等技术的探索,都需要建筑学科迈向更丰富的知识体系、更多元的跨学科协同和更广阔的研究方向。

 “智能设计与先进建造”新设专业将致力于拓展建筑学科前沿,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需求,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实现系统突破。

(来自网络)


二、“智能设计与先进建造”专业简介

 “智能设计与先进建造”新专业方向,依托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数字设计与智能制造国际创新中心”平台(简称“中心”),展开全新的“教学+科研+工程”模式探索。

1、 优势学科共建,跨学科创新平台。

依托东南大学建筑、土木、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仪器科学、机械等国家“双一流”A类学科,依靠多学科优秀教师团队及全球招聘的优秀人才,着力发展面向信息化、面向工业4.0的前沿交叉领域。与ETH等国际顶尖大学教授团队深度合作,重点在生成设计、数控建造、智慧运维、智慧城市、工业设计、城市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经行学科共通和平台共建、实现成果共创和实践共享。

(来自ETH ITA

(来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 校地深度融合,培育复合型人才。

教学、科研与地方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有针对性的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智能建造的深度融合。突破传统单一学科内执行培养计划的培养理念,在建筑学培养方案主线上,融合多元化跨学科的课程模块,培育具备广阔跨学科视野、精湛专业基础能力、敏锐前沿感知能力的应用性领军人才。

(来自ETH ITA

(来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3、 创新实践驱动,产学研密切结合。

突破传统建设行业思维,探讨智能设计与先进建造、智慧运维之间密切融合的新方法,推动建筑学科朝着更科学、广博、智能、理性的方向扩展。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聚焦不同知识范畴中的共性原理和复杂问题,推动师生在建筑学科新兴交叉领域中取得原创突破,并不断探索实践应用推广。

(来自ETH ITA

(来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三、培养方案特色

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未来的建筑类领军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兼备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跨越学科视野,具有触类旁通运用知识和综合创新能力。掌握建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建立完整跨学科知识网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拥有智能“设计-建造”全产业链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通晓国际规则,在全球化职业平台上开展并引领工程设计和科研的国际化建筑学专业领军人才。

2、授予学位类型:

建筑学专业硕士。(与四牌楼本部校区一致)

3、专业特色:

1)基于建筑学、打通土木工程A+学科、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交叉学科,引领未来行业的重构与变革。

2)响应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计划,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物联网等知识能力的尖端人才。

3)依托无锡信息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培养相关产业的骨干人才。

4、基本学制:

 3年,最长学习年限4年。(与四牌楼本部校区一致)

5、培养方式:

充分利用南京四牌楼本部与无锡国际校区的教学资源,开拓国际化培养,以建筑学经典培养方案为基础制定特色化培养方案,探索以研究报告,实物建造,程序工具为教学成果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

(来自ETH ITA

(来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6、培养规模:

            2021年招生指标:30人。

7、学费标准:

              1万元/年,与南京本部一致。



更多资讯请留意后续推送



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简介

一、 总体概况

无锡,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紧邻苏州、上海、杭州诸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尽显优越。这里孕育了江南文明,荣膺“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美誉;也紧跟了时代,成就了物联网、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引领姿态,正在加快构建新型智慧城市,赋能数字转型,努力打造一座全国领先的数字治理模范城市。

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创建于19884月,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首批重点大学分校之一,是东南大学和无锡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以政产学研用”为鲜明特色,以“东南大学优势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是东南大学服务无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平台。

在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和服务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东南大学和无锡市政府于2018年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按照“高端化、国际化、本土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思路,将无锡分校进行提升,建设为东南大学一校三地五校区中的高端国际校区。面向“国之重器”集成电路产业及新兴交叉学科聚集的数字设计、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重点建设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全国9所之一)、2-4个国际联合学院和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数字设计与智能制造国际创新中心等2-3个国家、省级重大科研平台。目前,由本部电子、信息、网安、仪科4个学院在国际校区共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并以次为依托,逐渐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本硕博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包括3个本科专业、1个电子信息大类下的11个硕士专业研究方向和4个博士专业研究方向。

为加快其国际化发展步伐,无锡国际校区汇聚世界一流院校资源,探索开展数字设计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与加工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2021年新增自动化、生物医药、建筑学、土木工程4个专业研究方向,联合国外一流院校在锡开展人才培养。预计至20219月,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3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180人,硕士研究生2100人,博士研究生20人。而至2025年,这里便会成为一座承载5000余名莘莘学子,洋溢着百年东大学府的深深气韵,国际化先端理念气氛的活泼校园。


二、办学环境/设施/氛围

 “龙王山下见文枢,凤栖湖畔传箫韶。”位于大学城内的无锡国际校区,所在之地山环水绕,处处流动着灵秀气息。校址占地约483亩,总建筑面积240694㎡,书院制宿舍67800㎡,体育场馆7000㎡,学院楼45676㎡,实验平台22306㎡。距离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无锡影视基地、鼋头渚等5A级知名风景名胜咫尺之遥,是学习、研究佳境。


三、    生活设施

1、 生活住宿

研究生宿舍以两人间为主,拥有独立卫浴和24小时热水、超大容量的落地衣柜、宽敞的室内户外晾衣空间、自助洗衣房等,配备周全。宿舍全部采用密码锁,学生可刷一卡通进入宿舍,最大程度保证宿舍安全。参照东南大学的住宿费标准,与当地物价局核定确定无锡分校学生的住宿费用,并统一交至东南大学。目前,无锡分校学生的住宿费为1200//年。


辅导员帮助解决办理户口迁移、党/团组织关系转移等方方面面的生活问题,研究生教学秘书负责解答学习上的种种疑惑,专业的物业后勤全天候在线,为大家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食堂设置在校园西侧,共有四层。每一层各具特色,风味多样。

2、 日常出行

无锡目前已开通运营了地铁1号线、2号线和3号线,4号线尚在建设进程中,交通网络覆盖全面,可以充分满足大家日常出行的需求。校区距离无锡地铁1号线长广溪地铁站1.5公里,距无锡站30分钟车程,距无锡新区站15分钟车程。


3、 学费与奖学金

招录/培养:由研究生院和相关办学学院负责。

学费:按照东南大学当年对应类别研究生学费标准,统一交至东南大学。

奖助:除可申请国家、对方学校、研究生院、教务处、相关学院或导师提供的资助之外,对于在锡培养的研究生,无锡国际校区设立了“人才国际化资助专项奖学金”作为补充性资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