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建筑学专业四年级课程 |类型学视角下的中式传统住宅的多高层演绎

2020建筑学专业四年级课程 |类型学视角下的中式传统住宅的多高层演绎



 课程名称:类型学视角下的中式传统住宅的多高层演绎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residence into modern multistory and highri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ology

课程类型:东南大学建筑学四年级住区类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杨靖

助教:傅文武,刘影竹

教学时间:2020.11-2021.01


1课题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建设多高层住区成为了解决居住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作为城市中占比最大的建筑类型,当下的城市住宅设计往往千篇一律,城市也因此丢失了她应有的丰富多彩的面貌。

住宅设计中凸显的问题,一方面与现代的资本市场有关,但从根本上看,是设计本身缺少了对于地域问题的关注与回应。而要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研究传统民居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传统民居作为人们的日常居所,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抗争与共处,通过世世代代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发展并最终形成了相对稳固而富有特色的形制。如今,时代正飞速发展,传统民居因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而逐渐为人所抛弃。尽管现今已有不少住宅在传统继承上有所尝试,但它们大多集中在建筑外观形式上的延续,而未将传统住宅的地域性和现代住宅的时代性有机融合起来。尤其是高层住宅的设计,由于它的建筑体量、平面尺度与传统相去甚远,并且受到日照采光等的诸多限制,在如何诠释传统式空间的方面难度较大。

课题以我国典型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对当地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俗及当代生活需求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民居的现代多高层住区演绎设计。


2教学目标

 1,本课题与传统紧密相关,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掌握将传统语言运用到现代设计的相关方法。

2,掌握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包含区位分析,总图规划,户型设计及其组合,立面形态设计等基本内容,了解住宅的尺度控制以及各种相关的规范,锻炼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课题还要求学生对当代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和解读,培养学生对日常居住生活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4,培养自主研究及创新设计的能力。从文献和案例学习中提取建筑空间原型,从现实中探寻设计问题并自主提出解决方案。


3课程概要

本次课程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方案设计。每位学生选取某一种具有典型特征的传统住宅类型为研究对象。学生可以从住区与城市关系、住区公共空间、建筑单体、居住户内单元等层面进行多高层住宅的传统演绎设计。

 1、 选择演绎对象。选择故乡的传统住宅建筑,或某一类型具有典型特征的传统住宅建筑;由于不同地区传统住宅建筑特点不同,通过与教师讨论,学生在该类型住宅所在区域各自选择不同的住宅用地。基地面积控制在5公顷之内、容积率控制在2.5左右;

 2、 传统建筑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信息搜集或文献查找,获取该类型建筑的部分典型案例,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从地域特点、社群结构、邻里交往、生活模式等方面分析,总结类型特征;思考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气候特点、生活方式、精神需求以及集体记忆的呈现,采用图示方法表现出来; 

 3、 演绎方法研究。提取传统住宅的居住单元的空间原型,以此原型为基础,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居住需求以及城市空间的关系,对传统居住空间进行转译,并考虑其在高层建筑上如何呈现。同时强调在传统住宅的现代演绎过程中有关生活模式、功能模块、空间尺度、表皮等方面的思考;

 4学习住区设计原理、深化落地设计


4部分学生成果

1, 守望阿以旺——新疆阿以旺民居的现代高层演绎

  李帅杰

(图1)方案效果图

(图2)方案室内“阿以旺厅”透视
类型选取:新疆阿以旺

阿以旺民居因“阿以旺厅”而得名,是维吾尔族民居的传统类型。“阿以旺”在维吾尔语中喻意为" 明亮的处所",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厅,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半敞开形式的庭院和客厅的结合体,也是招待客人、休息、就餐和娱乐的公共生活场所。居所内其他各居室围绕“阿以旺厅”排列开来。另外,阿以旺很好地改善了沙漠干热地区中封闭的建筑形体的通风问题。因此阿以旺既是表征当地维吾尔族居民集体记忆的地域性符号,也是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绿色健康住宅的体现。

(图3)阿以旺民居分析

该方案选址于新疆南部的和田中心城区的玉泉湖西侧。设计从空间、界面、构件三个方面将传统阿以旺进行解构并分别转译:首先结合现代生活需求对传统阿以旺民居的空间组织进行丰富和优化,利用“阿以旺厅”高度上的特征进行立体化的空间设计,形成多样户型空间;其次赋予不同类型阿以旺空间(包括辟希阿以旺,阿克塞乃,阿以旺)以现代生活的意义;在界面上,采用了当地的拱券符号并设置双层表皮,作为风沙缓冲区,与内部中庭一起实现高层住宅内部的自然通风。 

(图4)空间与构件的转译

(图5)空间物理性能与界面优化 

(图6)总图布局与分析 

(图7)标准层平面图

(图8)立面、剖面图



2, 新寓·凤凰 ——基于凤凰古城吊脚民居类型学演绎的单体退台住区设计

徐明昊

(图9)方案效果图 

(图10)方案室内透视


类型选取:土家族吊脚楼

吊脚楼是土家族的主要建筑形式,主要有三大特征:坐山,架空,围合。其建造更多地依赖与高低错落山地地形的关系,对自然地形采取认同和崇敬的态度,因而常常采用架空的形式,而在聚落总体分布上则呈现散落状态。土家族吊脚楼起吊绝大多数在正房三间的旁边起吊,而起吊架空的部分又成为转角楼与正房形成围合的意象。其中,火塘和堂屋是土家族吊脚楼的核心,也是生活的核心,而堂屋既是祖先神位所在,又是土家族人生活仪式的举行场所及精神集聚地。

该设计选址与湘西凤凰古城,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群落的组织,吊脚楼内部的空间结构和界面形态进行转译。首先结合地形组织群落空间形成住区内部有机的街巷以及多样的室外平台;其次依据现代生活需求将传统的火塘屋转换成现代化的互动式餐厨空间和客厅空间,并以其为核心进行内部空间组织;最后对吊脚楼原有的架空立面特征进行优化设计,保证户外空间的层次性。 

(图11)各层级分析研究及演绎 

(图12)组团剖轴测与节点说明 

(图13)居住单元平面图



3, 聚落——基于客家土楼演绎的城市青年公寓设计

谢钰

(图14)方案效果图


类型选取: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是分布于中国东南部的家族式传统民居,外形包括方形,圆形多边形等样式,特征鲜明。土楼一般呈围合式,具有向心性,对外相对封闭,各生活空间围绕中心展开,不仅提高了族群内公共事务和生活的效率,也增加了居民的认同和归属感。将土楼作为现代居住空间的演绎对象具有不少优势:首先是供族群使用的功能的极大整合,以及明确的空间层次;其次以集合住宅的形式将居住单元均质地串联起来,对于增进邻里关系有着积极作用;最后,是土楼高度集约的形态,保证了内部各居住单元紧凑而功能完整。这三个方面正是对应了现代住区中社区,邻里,居住单元的三个层面。

该方案选址于福建省永定城区,设计主要着眼于土楼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转译。设计者从当下社会议题入手,运用方形土楼的原型去解决城市中经济能力相对薄弱的青年群体的居住问题。设计从三个层级展开,第一是利用围合的形态进行多样共享性社区空间的营造,包括中央及各层的公共空间,保证公共到私密的层次,打造新型邻里关系;第二是对于居住人群的分析,根据其生活方式和需求制定标准集约的居住单元,提供单人租住、多人租住、家庭租住三种不同模式;最后依据与城市的关系以及现代生活需求对原本封闭的外立面进行优化,由于传统土楼封闭外墙是出于防卫的要求,而这在现代城市中已然失去意义,因此在居住单元外侧设置阳台形成统一的立面效果;另外基于对于城市关系和内部气候环境的考量,通过开放性入口空间的处理打破了原本的封闭外形,使得外立面更加活泼。 


(图15)土楼背景分析与演绎设计

(图16)各层平面图

(图17)各户型平面图

5指导老师

杨靖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教授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课程。入选由瑞典国际发展组织(SIDA)资助的“低收入住宅发展和设计”的国际培训计划。长期致力于住区研究与设计,主要方向为住区/住宅空间类型研究、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继承与演绎研究、城市更新中的居住问题研究以及保障类居住研究。主持住区相关的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两项以及建设部、省、市、著名地产企业的课题十多项,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主持完成的住区项目三十余个,并获得多项奖励。


信息提供:建筑系党支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