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东南大学规划学术月|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 数字名城学部2021年年会成功召开



 20211211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数字名城学部2021年年会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年会由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组委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数字名城学部、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办,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欧洲规划院校联合会(AESOP)“欧洲和中国的城市更新学委会”、东南大学中德城乡与建筑研究中心协办。本次年会也是第九届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同时开放B站线上直播,约有3500名观众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参与了会议。

开幕式

大会由数字名城学部秘书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易鑫主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主任委员曹昌智先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江泓副教授、数字名城学部主任董卫教授分别致辞。


曹昌智

曹昌智先生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城科会名城委对与会专家致以问候,对联合主办年会的东南大学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组表示感谢。曹昌智先生指出:2021年复杂多变的疫情给线下跨地区的交流造成极大困难,但是名城委各学部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对历史和文化保护传承的指示,积极展开学术交流,参与地方政府的实践探索。在疫情影响和技术手段发展的双重影响下,城市生活和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数字名城学部要顺势而为把握技术,将适应社会整体需求、经济发展与尊重历史文化统筹考虑,探索行之有效的新路。今年年会以“新征程新探索”为主题,准确把握了我国在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大势,契合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需求,在科技持续发展革新的时代,数字名城领域的学术工作需要积极在理论和方法层面积极研究和探索,期待数字名城学部能够开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传承的新天地。最后他代表名城委预祝学术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江泓

江泓副院长对受疫情影响各位专家学者不能莅临现场表示遗憾,并预祝年会能顺利举行。江院长表示: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调历史文化保护的政策,集中凸显我国对历史文化保护力度达到新的高度,对城市保护和城市更新的思考正当其时。目前很多城市都要在城市更新中以范式更新的方式去面对文化遗产的存续问题,这在方法和理念上都构成新的挑战。无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还是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都在不断的延展。目前人们在开展线性遗产、城市历史景观以及廊道等新型遗产保护工作时,尚缺乏对应的理论和方法支撑。这样的新形势要求我们用数字技术方法、数字平台整合多尺度、多要素、全流程的遗产保护工作。这些新要求,新尝试,新探索正是范式变革的前奏,推动变革的开始。最后江院长再次祝愿此次学术年会能顺利召开。


董卫

数字名城学部主任董卫教授首先感谢了名城委对学部工作的大力支持,并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和委员表示感谢,预祝年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董卫教授谈到:受疫情的影响,以往线下的会议搬到了线上,希望借助网络技术和各位专家交流学习、展开合作。董卫教授特别强调近年来我国特别关注大尺度文化遗产的保护,在长城、长征、大运河等等遗产保护中数字技术的运用,数字技术对管理运营的支持都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最后预祝年会顺利召开。

报告环节

报告环节由来12位自全国高校的学者、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专家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会议分成上下午两个环节,由易鑫副教授主持、点评,线上观众也通过提问参与了嘉宾们的讨论。

01党安荣:长城营堡遗产保护研究的信息化探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党安荣教授结合研究案例,首先梳理了长城文化遗产体系的构成与保护长城营堡遗产的重要性和新需求,然后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于遗产保护的技术方法支撑;在此基础上选择明长城陕西段36营堡中的榆林卫城、建安堡、响水堡为典型案例,阐述信息技术方法在遗产保护研究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及其对遗产保护的决策支持;报告最后结合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办的第28届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全球双年会(CIPA 2021 Beijing),分享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进展与趋势。

02杨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历史村镇学部杨开主任的报告从国家层面对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管理需求出发,旨在提升保护类资源的数据化水平,突出管理属性,构建全国尺度的保护监管、统计分析以及展示宣传的“一张图”系统。结合住建部近几年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工作重点,构建研究系统的总体构架、技术应用以及功能板块,同时重点对名城、街区等法定保护范围的历时性斑块进行比对研究,突出可量化指标在动态监管中的应用,提升动态评估能力。

03易鑫、翟飞:基于时空数据关联的南京老城革命史迹保护与利用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易鑫老师和翟飞老师一起围绕革命史迹的数字化保护进行了探索。研究基于南京旧城范围内革命史迹的时空信息,展开价值分析、现状评估和展示利用建议。研究首先梳理了68处革命史迹上发生革命活动,建立了以人物、地点、时间、活动类型等关键影响要素为对象的革命活动知识图谱,梳理出“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活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政治博弈”、“南京本地地下党组织发展”等三个革命活动主题,并在城市空间中确定了各个主题革命活动对应的空间范围。再结合这三个主题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将历史事件、历史城市空间在革命活动的视角下联系到一起,揭示民国南京城市时空构成的内在逻辑,同时还提出了对这三个片区的保护建议和以缅怀纪念革命活动为主线的展示手段、环境改造等建议。

04马晓甦:历史文化名城活力研究,以苏州为例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马晓甦副研究员在报告中探讨了以苏州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城常面临保护与发展平衡点的决策问题。考虑到古城街巷肌理、建筑风貌的保护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用地开发强度、交通承载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大量外地游客的活动需求,又可能在相对受限的城市空间中,产生和本地居民生活出行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保持并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活力,优化活力时空分布是值得探索的课题。在讲座中,马老师以苏州古城片区为实证对象,从人群活动与交流的社会活力视角,基于多源时空数据与现场调研,借鉴活力研究与机器学习等先进方法,从时空维度识别城市活力模式特征,以及与建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潜在关联,为进一步提出活力提升策略进行了一次初步探索。

05田志强:青岛市活力时尚街区研究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田志强老师在报告中提到,青岛是一座具有时尚基因的城市,团队从市政府提出的“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要求出发,同时考虑到青岛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需求,开展了青岛活力时尚街区的规划研究。从空间、人群、时间、消费、活动五方面分析了青岛的活力时尚街区现状。基于对深圳、成都、首尔案例的分析,总结活力时尚街区的规划建设经验和应有特质。采用多重的提升策略,建立活力时尚潜力评价体系,最终构建 “一核、十二中心、多节点”的活力时尚街区体系与核心区的行动计划。

06贺艳:以数字技术重启历史记忆

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贺艳女士通过若干案例介绍了数字技术在遗产展示方面的多种尝试。2009年启动的数字圆明园项目,在实践中创立了消失遗产数字再现的工作方法,形成了可复制推广应用的完整技术体系。圆明园项目中通过VR复原了67个景区、6个历史时期、195个时空单元等内容。对遗产地进行全信息记录,对历史技艺与记忆进行挖掘与传承,“建造精度”的数字模型制作等。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圆明园数字导览系统、360°AR appLBS可视虚拟现实导览器等,给观众更好的体验。项目也进行了多次展览,采用了快闪、光影水秀等方式。其他还介绍了工业遗产与数字展示的结合,文化创意与数字科技的应用等内容。

07王卓男:基于数字技术的辽代砖塔研究与保护应用实践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王卓男老师研究团队在10年间通过数字技术调查、测绘了大量现存辽塔;系统探索辽代砖塔的建造原则、方法。团队调查和测绘了90处辽塔,研究由辽塔的建造特点、形制特征入手。初步成果包括部分单塔形制研究、类型塔形制研究和细部形制研究,演讲中以武安州塔为例详细介绍了单塔研究过程,主线思路是根据不同部分保存状况,有侧重的探讨该塔不同部位的砖构造层次。类型塔形制研究,用以探索同一地区或同一时期内是否存在类似的建设形制,演讲中以辽中京密檐塔、楼阁式塔为例,展开详细阐述。细部形制研究以铺作、密檐塔塔身为例,详细介绍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项目团队计划未来借助人工智能进一步提升研究智能化,并将有针对性地展开对辽塔选址、等级设置、演变规律的研究。

08石磊: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公共建筑本土设计新方法


中国院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建筑师石磊老师在讲座中介绍了绿色建筑在新时期建筑业中的关键角色及其发展趋势。从建设要求及其设计理论出发,他指出绿色公共建筑设计过程对建筑信息的处理的很高要求,传统设计方法和流程等信息处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绿色公共建筑的相关要求,通过BIM技术的高速发展可以帮助满足绿色公共建筑的设计需求。研究项目基于“基础理论-设计方法-技术体系-工具支撑-示范工程应用”的递进逻辑,针对四种不同气候维度,重点围绕典型公共建筑研究地域气候适应型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机理、方法与技术体系,研发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辅助设计工具,建构多主体,全专业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协同技术平台,并进行工程示范。并结合十四五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要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产品,最终以实现新技术科研成果的资源化、实用化、工具化。

09李洋:数据驱动的遗产保护利用协同创新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创新研发负责人李洋老师指出,在遗产保护理念变革的背景下,当代遗产发展与保护的核心逐渐由遗产本体保护演变为遗产与人/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建设与保护,这涉及到日益多样的行为与主体,也对其相互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技术一方面能够为多主体协同提供潜在的支撑,与此同时,数据驱动的协同实现也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与模式创新,讲座中结合“中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指数”等实践案例,探索数据驱动的遗产保护利用协同创新机制,归纳总结了指导实践的理论框架与经验等一系列建议。

10赵宏宇:基于多源数据的长春市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格局与形态导控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常见的可见度差、活力低、文化感知弱、传播途径缺乏、管控不精准等问题,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赵宏宇教授介绍了长春市在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格局保护与形态导控设计框架的成果。为凸显长春市中西合璧营城范式特色,团队利用光谱、GIS等客观大数据开展眺望系统的可视域分析及全景天穹的天际线修正,提出从立体感知角度保护城市格局与空间形态的创新方法。将人群动态活力分析、公众偏好度评价与长春市独特的流绿空间生态系统挖掘等内容,与历史文化名城的激活联系起来,提出生态廊道与活力功能体融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创新理念。研究团队还尝试将文化界等非规划专业团队扩充入设计团队,形成多领域合作的设计集群,通过主观感知小数据评价,为历史文化赋能,提升历史文化感悟的深刻度。并结合多情境土地价值评价,打造古城漫步道——游城感知路径廊道,侧重历史文化知识传播与心灵感悟。通过创建城市设计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和可视化项目库管控平台,提高规划主管部门的精准管控能力。

11刘奔腾:西北欠发达地区历史村镇保护实践与反思


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刘奔腾教授指出,历史村镇的保护需要因地制宜的全局性视野和系统性策略。在正值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保护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历史村镇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刘奔腾教授从自身在甘肃工作实践经历出发,以甘肃全域传统村落,历史村镇为研究样本,探讨生产腹地对选址的影响,生产方式对空间格局的影响,生活方式对建筑形制的影响,生活习俗对室内布局的影响,精神信仰对建筑装饰影响等。基于这些思考,提出对历史村镇的保护首先应总结研究建筑对自然条件的响应,梳理聚落文化的传播脉络,进而探索村镇空间的生成肌理,并利用模拟实践来进行检验,使历史村镇得以更好的传承,更新与发展。

12麦贤敏:基于数字技术的川西北高原地域建筑空间特征与气候适应性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麦贤敏教授介绍了团队在数字技术推动遗产保护方面的进展。川西北高原地域建筑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特征,也蕴含着适应于高原气候的生态智慧。研究团队的工作包含对于聚落的调查以及单体建筑的建造技术研究。团队以理县藏羌聚落为例讲解了川西北聚落在布局,空间组织上的特点;随后以川西北地区典型的藏羌建筑为例,讲解了传统建筑环境维护手段。最后以始建于1729年德格印经院为例,讲解基于三维激光扫描、高光谱摄影等数字技术在大型传统建筑的空间特征与气候适应性研究中的作用。三维激光扫描成果作为德格印经院数字化保护的基础,同时也为印经院藏纸、裁纸、研磨颜料、印经、洗经板、藏经板等多个功能空间流线、尺度的分析提供模型基础。通过分析三维模型,研究团队发现其建筑存在明显的地基沉降现象,需要加强后续监测与维护。同时,基于模拟风环境效果,发现德格印经院的空间、建筑材料的运用中,巧妙的满足空间自然采光以及印经板物理条件等要求,体现建筑气候适应性生态智慧。



讨论环节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主会场



嘉宾报告环节之后,曹昌智主任首先代表中国城科会名城委宣读了学部新增补的23名学术委员名单。其后,还公布了数字名城学部的部分领导职务调整情况,决定由易鑫副教授担任数字名城学部常务副主任委员,由翟飞助理研究员任学部秘书长。

易鑫副主任与会专家学者针对报告内容和数字名城学部的发展方向开展了进一步讨论,与会专家纷纷发言。其中李洋老师指出,作为来自企业的代表,数字名城的项目实践除了思考项目服务以外,还有坚持社会责任来考虑数字名城事业的价值和意义。

易鑫副主任也谈到,无论是大院、高校还是各个专业机构都是名城保护大家庭中的一员。基于大家对于名城保护事业的热情,在国家新政策的形势下,在名城委的期待以及前辈的支持下,希望能将学部的工作做得更系统、更完善。

董卫主任再次感谢名城委对于数字名城学部工作的支持。数字技术正在引领名城保护中的创新,同时数字技术是数字名城工作中的支撑,也是数字名城学部工作的核心特征之一,与会专家学术年会中的发言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学部未来工作很可能是多目标融合的系统。希望学部未来除了在国内的名城保护工作中发展数字技术,引领名城的保护,还能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开拓更多领域的国际合作,发挥我国在数字技术的特长。希望在新一批委员、专家的支持下学部未来能走得更好。


往期推荐:

活动预告 | 2021东南大学规划学术月

规划学术月|第三届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国际会议

规划学术月|第三届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国际会议

2021东南大学规划学术月开幕

2021东南大学规划学术月|关于召开中国城科会数字名城学部2021年年会的通知

2021东南大学规划学术月|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系列研讨:第6期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

2021东南大学规划学术月|关于召开第四届江苏空间规划创新与经济发展论坛的通知

2021东南大学规划学术月|国土空间规划系列讲座预告


信息提供:城市规划系党支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