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朵万朵樱花开。
生活里不止工作与学习,不止焦虑与匆忙,
还有花和远方。
东南大学校园里有一间樱花教室:
前工院南楼301。
此处书香里弥漫着花香,繁花似锦眼前皆是春天。
点点樱花次第开,缕缕幽香迎风动。
在这间花景伴学的“最美教室”,
我们举办了春日限定版活动:
在花丛掩映中品香,
在樱花绽开中观展。
不过,特殊时期,宅在室内亦是一种贡献,
为积极响应疫情防控要求,
我们也及时推出线上展览,
云端展厅让您同样能够赏美展!
展览一:2022前工院樱花摄影展
时间:3月17日上午9:00—3月27日17:00
地点:樱花教室(前工院南楼301)
主办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承办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会
盛开的樱花是春季的奇妙馈赠,它见证了我们生活的仪式感,也勾起了我们共同的浪漫情怀。大家忙碌之余所记录的这些美景美图定会成为难忘的记忆。线上云观展,亦不负春光!
四十多年前樱花树种在校园的前工院南侧。
如今每年的春天,
亭亭如盖,花香满溢。
花与建筑交相呼应,
让东南大学这座历史悠久的校园充满生机。
窗旁触手可及的灿烂,
是建筑学院规划系师生们的专属定制。
展览二:规划系研究生公共设计课作业展
时间:3月17日上午9:00—3月27日17:00
地点:樱花教室(前工院南楼301)
主办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承办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规划系研究生公共设计课迎来了设计成果中期作业展。7个小组40多位同学的设计方案将在樱花教室展出。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美景与美图共赏,现实与理想合鸣,不容错过!
本次参与展出的公共设计课课题情况如下:
【课题名称】老挝万象新城规划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王兴平,胡畔,Soukanh Chithpanya(Deputy Dean,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Laos 老挝国立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学生:刘天韵,杨庆礼,孙颖,戴宜顺,雷于萱,王琰,钟笑寒,吕巧,陈兰馨,王晖
【课题名称】徽州村落特征识别、基因提取与设计导引
指导教师:阳建强、周文竹、葛天阳
学生:曲俊翰、刘青青、高睿、黄正林、黄诗佳、余青钱、黄悦欣
【课题名称】滨水地段城市设计研究——以无锡洗砚湖为例
指导教师:杨俊宴 史宜 史北祥
谭梦扬 ,黄雨悦,曹悦,郑坤仪
【课题名称】基于人本视角的滨海景观风貌研究——以威海为例
指导教师:杨俊宴 史宜 史北祥
周景翎,陈家好,孙海烨,刘国傲
【课题名称】历史城区城市更新设计与策略:以无锡市梁溪区南市桥片区为例
指导教师:江泓、丁志刚、杨红平
课程学生:孙骜、覃思远、彭雅欣、张艺璇、刘璐凡、胡锦珊、卢天阳、许凌哲
【课题名称】基于风貌保护的广州历史城区高度控制
指导教师:高源
课程学生: 段楚君、张莞涵、陈柯帆、鄢雨晨、吕昊男、郭赛虎、张帆、刘浩
【课题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中的村镇规划设计研究:以绍兴市柯桥区齐贤街道齐贤村为例
指导教师:王海卉,徐瑾
课程学生:陆琴辉、陈冰红、谭峰、丁佳艺、张勇、杨文杰、彭玉荣
01 老挝万象新城规划设计研究
设计说明:在中老铁路助力之下,未来的万象新城应形成怎样的空间发展结构?其产业发展如何扩充升级?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应当如何组织与配套?如何保护本土文化与城市地方特色,营造多元包容、共治共享的国际化城市,是万象新城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工作坊在此前完成埃塞俄比亚东方新城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教学课程基础上,以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一带一路’的城乡规划新工科教育共同体建设”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带一路’沿线中外产能合作新兴节点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研究”为依托,分析万象市发展条件、发展机遇与存在问题,提出万象新城的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背景:
产业甄别:
专题研究:
02 徽州村落特征识别、基因提取与设计导引
设计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提高和乡村工作的推进引发了人民对“乡愁”的呼唤和追忆。同时,“千村一面”的村镇规划问题愈发凸显并引起各界重视。中国村镇面广量大,种类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文分区特征和多样的文化样态。这些村镇在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景观风貌、生产方式存在差异,又在特定区域内呈现出一定的共性。这其中的差异与共性共同组成了我国村镇代代相传的特色,对村镇特色的挖掘和保留,将为我国乡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参照。本研究课题基于空间基因概念,以徽州黟县12个代表性特色村落为例,借助地理遥感、田野调查手段,对其进行全面调查,从宏中微三级尺度分析识别了特色村落的特色场景与空间景观要素的特征因子,并对其进行基因提取,进而识别出黟县村落的地域性空间特征,为后续指定徽州特色村镇空间设计引导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
技术框架:
宏观基因:八山半水,一村半田,山水夹峙,枝状扩散;聚集而居,择低而居,择平而居,亲水分布。
图:徽州特色村镇宏观基因分析
中观基因:因山就势,傍村成田,三级圈层;得水结村,理水而用;背靠祖山,水口屏村。
图:中观空间徽州特色村镇典型模式图
图:“山-田-村关系”特征分类
微观基因:团状村落、曲折窄巷、祠堂为心;鳞次栉比、高墙深院、粉墙黛瓦。
图:微观基因提取技术路线
图:“曲折窄巷”特征分类
03滨水地段城市设计研究——以无锡洗砚湖为例
设计说明:滨水区由于其所在的特殊空间地段,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因此,全面、科学地开展针对城市中心滨水地区的功能和景观改造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课程中学生结合真实城市设计实践项目探讨生态景观理论方法介入数字化滨水地段城市设计。选地位于将承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无锡市洗砚湖区域。本次设计以“湖荡绿芯· 科创智城”为理念,以“湖荡+”科创园为目标引领,构建“湖荡六问”多维评价模型,提出了“湖荡+”生态网络、“湖荡+”产业格局、“湖荡+”交通体系、“湖荡+”宜居空间、“湖荡+”特色文旅五大战略。在课程中学生学习生态科技城谱系研究、滨水生态环境保护下的低影响开发研究、城市物理环境研究等多方面专项研究,采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方法,对无锡洗砚湖地段进行生态科技城为主题的城市设计,为无锡市未来的规划建设提出限制与引导。
设计研判:
“湖荡六问”多维评价模型
设计策略:
“湖荡+”五大策略
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
系统构建:
空间布局指引
04 基于人本视角的滨海景观风貌研究——以威海为例
设计说明:本次课程为硕士研究生搭建探讨生态景观理论方法介入数字化绿色城市设计,并结合真实城市设计实践项目的工作平台。课程选取位于山东威海滨海区域,威海的海景资源在山东省乃至华东地区都是十分优渥的,但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缺少对海景资源及滨海景观空间的保护及规划。课程强调在人本视角的景观分析基础上,模拟人眼眺望观景情形,结合各类技术方法、手段对威海重要的观海节点、公共节点进行分析,总结出几大景观风貌问题,并基于问题提出风貌引导原则,形成滨海景观数字画法技术矩阵,对威海滨海景观风貌进行优化设计,为威海以后的规划建设提出限制与引导。
人本视角景观要素归纳:
视点分析数字方法体系:
风貌管控数字方法体系:
滨海风貌导控成果:
05 基于风貌保护的广州历史城区高度控制
设计说明:针对广州历史城区,以风貌保护为目标展开城市设计高度研究——通过规划解读归纳有关风貌保护要求,综合相关方针政策、现状情况与案例借鉴,完成珠江天际线、传统中轴线、历史地标视廊、天台景观、骑楼与濠涌、高架桥景观等有关高度控制与空间优化的专题成果:
珠江天际线风貌研究与高度控制
传统中轴线风貌研究与控制
天台景观风貌研究与高度控制
人民路高架景观风貌研究与高度控制
06 乡村振兴背景中的村镇规划设计研究:以绍兴市柯桥区齐贤街道齐贤村为例研究
设计方向一:创享齐贤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城市边缘区村庄中城乡要素流动频繁,如何立足自身资源特色,把握区域发展机遇,是实现乡村差异化发展和全面振兴的关键。本次规划以“创享齐贤”为主题,依据绍兴文创大走廊规划布局,打造集文化体验、文创展示、休闲观光、特色食宿为一体的柯桥区创意文化发展示范村。规划依托红色、纺织和人文艺术创意发展要素,集聚创客力量,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多元化的文创产业新模式,实现智慧互联;通过多主体参与,打造互动合作、共同缔造的可持续发展型乡村运营新模式。
研究设计方向二:漫生态·慢生活
城镇化进程中,城郊地带是城乡要素剧烈流动的场所,汇集了乡村居民、城市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类属性的人群,呈现为“混住化社会”。如何处理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是城郊村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次规划依托“一点”(羊山石城、攀岩馆景观节点)“一环”(魅力景观环)“一轴”(运河高铁发展轴),打造以红色研学基地、户外休闲运动为特色的绍北慢生活水乡。通过“漫生态,慢生活-水乡人居”、“轻运动,慢休闲-产业拓展”、“多主体,谋合力-乡村共治”三重策略助力多主体和谐共赢的村庄发展。
研究设计方向三:超级绿线
在乡村振兴的建设中,生态环境是所有生产生活的基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的乡村自然共生发展是未来乡村发展的大趋势,但城市建设引发的乡村生态空间的废弃与破坏却在反复上演。面对柯桥区齐贤村特殊的环境条件,我们以“超级绿线”为主题,从区域层面出发,以景观设计作为城乡消极空间更新主要手法,通过建设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附属空间,构建柯桥区的超级绿线生态网络。进而以“超级绿线”作为乡村振兴手段介入,从乡村最重要且最基础的景观及基础设施入手对高架桥下失落空间及周边空间进行更新,激活场所,联动周边核心节点以协同区域发展,促进要素交流互动。将齐贤村打造为一个集绿色宜居、文化观光、创新产业于一体的生态特色文化示范水乡。
重要提示
在符合东南大学学校防疫要求下,若需线下参观,请联系徐老师预约(13851709819),单时段参观人数控制在8人以下。参观师生注意个人防护戴好口罩,避免教室拥挤聚集。
信息提供:城市规划系党支部
配图摄影| 建筑学院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