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南学派”的三点认识 | 张彤院长在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致辞

亲爱的2022届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同学们,以及你们的父母、家人和朋友,敬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凝结了多少东南毕业生集体记忆的中大院山花入口前,在这片美丽的草坪上,祝贺大家取得的非凡成绩,庆贺大家的毕业,感觉真的非常好!2022届同学的毕业正好赶上了校庆120周年和我们学院的95周年院庆,在这个多重幸福的日子里,我想跟大家分享几点我对“东南学派”的认识。95年来,每一位在这里学习、工作的东南学人对这四个字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今天要说的是写给陈薇教授主编的《遇见南京》一书的序言,它分成三个部分:东南学派是一个交融包蓄的时空一门学问、一种学派离不开它所在的地方。中世纪以后的中国,南京一直是政治经济中心迁移不能逾越的时空聚焦,也是学术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在这里,中原文化得以存续转化,并在江南及更广阔的区域蔓延,滋生出丰富而绚烂的中华文明。立基于南京的东南大学建筑学科,从学科创立伊始,就一直为这种包蓄的文化时空和敏锐的交汇视阈所滋养,在宏观的格局和批判的审视间培育出独具一格的学术气质。

杨廷宝先生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的身份任职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并代表中国连任两届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他是建国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北京站的主持建筑师,也是人民大会堂设计的重要参与者,晚年还组织指导了毛主席纪念堂和国家图书馆的集体创作;刘敦桢先生和童寯先生以世界性的比较视野长期深耕江南古典园林研究,学术影响历久而弥新;刘敦桢先生并开创了系统研究中国民居的先河。从南京工学院到东南大学,这里一直是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届主任挂靠院系,长期引领和服务于中国建筑教育的整体发展;东南学人开枝散叶,为全国多个建筑院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中坚作用,这里自然成为中国建筑教育脉络生发和思想交流的汇聚之地。不仅如此,身处南京的东南建筑学科也一直保持着与世界建筑教育的敏锐接触。中央大学建筑系从一开始就具有一流的国际性,开创者群体大多授业于当时国际建筑教育的代表性院校,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保持着与国际建筑界主流圈层的平视姿态。1980年代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开始了与瑞士联邦苏黎世高等理工大学的学术交流,为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建筑界打开一扇持续开启的视窗,即便在国际环境最为困难的时候也未曾关闭。这一持续近25年的结构性交流为东南大学培育了30多名骨干师资,生发于南京的教学改革波澜激荡,在思想和实践层面部分构成了当代中国建筑教育的光谱基色。近二十年来东南建筑持续扩大与国际一流建筑院校的合作,目前正作为教育部与科技部联合推进的唯一一所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进行高校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验。

东南学派是一派固守本体的学统1927年蔡元培先生等有感于当时中国建筑现状之落后,力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次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创设建筑系,这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史上第一个具备完整学科建制的建筑系。中央大学传承中华学术之正统、承担创立民族文化之使命,其“诚、朴、雄、伟”的学风奠定了东南建筑与生俱来的学科气质。其时建筑系所聘师资多留学于美、日、法、英,但教学思想均统一于建筑学科之本体。首任系主任刘福泰在记述中写道“本系将来计划,拟在可能范围内,分为建筑工程及建筑设计二门……将来国内建筑设计,不再仰求外人。”以设计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从1933年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课程表中突出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可见一斑。从那以后,在东南建筑九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术着重和教育理念从未偏离过设计与建造。杨廷宝先生在1958年提出的“建筑办学十条”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建筑学专业宜以设计为重点”,并逐条阐述了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各种问题。1960年代前期,南工建筑系总结教学特色为“正、实、活、透、硬”,其中最为强调设计基本功过硬。东南建筑初始于布扎教育体系,但“空间”未曾离开过学理之关切,至1980年代后更为凸显。以空间为核心关联功能、场地和建构,辅以历史理论和技术科学,架构起延续至今的专业教育体系,影响深远。在2019年组织的国际学科评估中,这一体系被认为“展现了非凡的学术抱负,在国际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空间与建造作为建筑学无以替代的本体,成为几代东南学人的共同认识和固守核心;而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的总和,因为建筑类学科最为广泛的综合性,在大学学术体系中尤其彰显出首要之贡献。

东南学派是一种审视自省的实践除了受到所在地方的影响,一个学术群体的治学之风自然会被其中的卓越代表所冠引。作为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师,杨廷宝先生在这个群体中言传身教达42年之久,其立基实践、通达务实、平易谦逊的学风和品格对“南工体系”、“东南学派”的形塑静水流深。刘敦桢先生以田野调查为根基,倾注毕生所学于中华大地上的建筑瑰宝与营造智慧。童寯先生作品清流、学贯中西,其深邃内省的目光一直审视着这个群体的前行步履。在他们的影响下,几代东南学人在实践中求学问,于躬省中获真知。我刚来建筑研究所求学时,齐康老师一句“不下工地的建筑师就不是好建筑师”不知影响了多少学子。近一个世纪来,这个学术群体为国家培养了最大量、最优秀的建筑师,也产生了最多、最具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在首批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的优秀近现代建筑中,有超过三分之一出自于这个群体和她培养的杰出实践者。陈薇老师曾经用十个字归纳“东南学派”,第一个就是“做”,在做中学,知行合一。以此为基,后面的九个字,“融合,批判性,传承创新”均是对这种群体性实践的定义,这是一种不拒涓流、汇川成海的实践,这是一种批判内省、审慎前行的实践,这更是一种传承有序、革故鼎新的实践。各位2022届的毕业生,不管你们今天取得的是什么学位,不管你们是升学还是就业,从毕业之时起,你们已经具有了身份,成为了“东南学人”这个群体的一部分。在座的诸位应该都是出生在世纪之交的年代,你们每个人生来都是数字时代的原生民,你们和先辈如此不同。希望你们能时常想起,在你们毕业时,这所已有120年历史的大学带给你们的东西,也希望你们把自己理解的东南学派的精神和价值带到将要去的地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以你自己的方式,为“东南学派”增添新的诠释和价值。最后,我代表建筑学院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再次祝贺2022届同学们圆满毕业!祝福你们心怀光明,前程似锦!

王   笑、冯鸿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