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的二十岁”师生相伴沙龙,是建筑学院由学生主办开展的一项访谈类活动,至今已经开展过12场次,访谈过近30位建筑行业精英、优秀教师和朋辈翘楚。活动通过行业前辈结合自身经历对大学时光的回顾反思,激发学生对自身学习生活及未来规划的思考和展望。
正值学校启动以“立德树人的东大使命和生为首位的东大行动”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由建筑学院学生会学术部承办的第13场“建筑师的二十岁”沙龙活动于10月22日下午如期而至。这一次,邀请到的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雒建利老师、朱昊昊老师和周详老师。现场,三位老师分别讲述了他们在二十岁时的经历、思考和选择,围绕“祖国需要的是怎样的领军人才”与正处于二十岁这个崭新人生阶段的同学们深入交流,探讨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于青年学子的期望,以及同学们如何成长为具有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建筑类领军人才。沙龙由学术部石珂同学主持,40多名同学通过报名参与了活动。
雒建利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士、硕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师,立足本土实践与中国文化复兴,活跃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作为主要设计人参加的中国国学中心项目设计荣获中国建筑学会2017-2018建筑设计奖创作金奖、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获Architecture Review国际城市设计大奖,项目入选《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并获首届中国建筑艺术奖。
朱昊昊
东南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曾担任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建筑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客座讲师、香港中文大学兼任助理教授及具体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周详
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UTM特聘国际联合博士生导师。日本东京大学都市工学博士,江苏省双创博士,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景观建筑学院访问学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土景观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秘书、南京市侨联青委会委员。
二十岁是从高中刚刚走进大学的年纪,是迈向人生新阶段的重要关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我?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学的时光应该怎样度过?三位老师与同学们促膝交流,分享自己二十岁时的思考、选择与感悟。雒建利老师分享了他在中大院求学的五年生活和思考。在这五年中,他参与了电影的拍摄,策划了第一届建筑艺术周……在摸索中,他发现了自己对艺术设计的热情。在后来的工作中,他发现这些不拘泥于规则的尝试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尝试”是雒老师二十岁时的关键词。雒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看书里的内容,更是要去看看世界。“多走走,多看看,会生活的人才会设计。”
朱昊昊老师的二十岁则是在海外留学、游历中度过的。除了学业上的感触,朱昊昊老师更教给我们,要勇于突破自我。在哈佛留学期间,他突破“东南的同学只会玩方盒子”的桎梏。毕业后,他则在游历中突破了书本和学院的限制。从巴黎到马赛,他从书本中跳脱出来,在游历中看到大师的建筑在真实环境中的状态,体会身处其中的真实感觉。这一份突破无疑是朱老师迈向建筑师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周详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从高中到工作的每一个选择,正是这些选择让他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未来的自己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回到家乡做美术老师,还是留在北京、上海、东京等等,每一次选择都是思想的跨越,都让他上了一个台阶,见到了更宽广的世界。基于自己的经历,周详老师建议同学们多培养一些兴趣,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建筑是延展性很强的学科,同学们会面临很多的选择。人生不仅仅是线性的,围绕自己的心之所向,在核心思考周围多多尝试,就可以拓展人生的广度,最终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在场同学与三位老师展开了热烈讨论。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新时代的风口,我们的祖国和社会需要的又是怎样的领军人才?
雒建利老师谈到,不仅仅是针对建筑专业,所有的大学教育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要先看的就是时代发展,就像航海要看风向一样。其次要了解国家战略,看看国家最近在关注什么、导向是什么。和国家的脚步一致,才能发挥出个人最大的价值。第三,我们要关注再微观一点的社会需求。作为大学生不能脱离社会,根据社会的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就会在社会中找到价值感和认同感。这个解决方案不能是躲在书斋里空想得来的,而是要深入社会调研,了解现实中的需求才能够真正了解。最后才是所谓的专业发展,这是最微观的角度。好比现在《建筑学报》发了很多关于城市更新的内容,那我们就可以去做城市更新。而在此之前,我们要知道城市更新的背景是什么、国家的战略是什么,这样才能成为“领军人才”。
周详老师则表示不应该把“领军人才”狭隘化,不是专业前几名的高分同学才能当领军人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自己的价值。周老师用自己的同学举例,一位同学可能设计能力不是最强,但拥有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特长。虽然不算成绩方面的领军人物,但是她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探索自己的发展方向,如今正以创业者的身份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即使有的同学现在觉得不能在这个专业发光,但是可以在大学探索自己的特质,找准未来该怎么走,同样有可能在另一个专业、另一个领域成为很厉害的人物。
老师们的分享也让在场同学受益匪浅。陈艺同学表示,沙龙结束后,她会更愿意去尝试。过去自己经常陷入一种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害怕捡了芝麻丢西瓜的焦虑中,导致参加的活动越多,焦虑也越严重。但是听了老师们的分享之后,心态从“不知道走哪条路”变成了“走哪条路都可以”,在尝试中探索自己的可能性,寻找“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的答案。
林祎蓝同学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悟。大学里的的选择太多,有时候很害怕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导致渐渐地对什么事都失去了信心。但是参与这次沙龙后,她也获得了有了更多尝试的勇气。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命题,更是对青年学子的提问。老师们的解答令石珂同学感触颇深。正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虽然对人才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调整和改变,但是“立德”始终是“树人”的关键与核心。正如周详老师谈及自己的学习经历,在成长路上一个又一个抉择面前,他从未因为外界因素放弃自己的原则,始终坚持做有德有义的人。这也激励着我们立德律己,做一个有益国家、有益社会的人。
针对“祖国和社会需要怎样的领军人才”这个问题,陈雅然同学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正如三位老师所说的那样,站在时代的风口,想要成为领军人才需要立足于国家发展,看祖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深入社会进行调研了解社会的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综合考虑进行自己的价值创造。拥有良好的心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大做精同样也可以发挥自己价值。站在二十岁的节点上,抱有对生活专业兴趣的热爱,深耕于一个领域,我们都可以成为祖国、社会、行业的“领军人才”。
沙龙结束后,三位老师为同学们写下了寄语 。人生有很多的际遇和选择,抓住机遇多多探索,发掘自己的兴趣点和闪光点,最终,就能寻觅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在这个方向中,做着最热爱的事情,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家国。
信息来源:建筑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