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思维:空间体验与再现——新文科项目子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

课程名称:空间体验与再现

授课教师:张蕾、兰祥启

课程日期:2022915日至1126

地点:四牌楼校区

  一、课程背景  

《基于“做中学”的“艺术与设计”文理工融通通识课程的开发与运用》是顾大庆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新文科教育改革实践项目,以美育类通选课程为载体,由建筑学院教师开设面向全校非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多样化的设计课程,以各种趣味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练习介绍建筑学的基本问题,体验设计思维,启发空间美学意识。“艺术与设计思维——空间体验与再现”是本学期开设的两个子课题之一,由建筑学院教师张蕾和兰祥启负责教案设计和具体讲授,面向四牌楼校区除建筑学院外的本科生开设选修课,学生分别来自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为期11周,共32学时。课程采用工作室模式,通过实际的操作(练习或项目)来学习,取代以讲课为主的知识灌输方式。从学生积极的反馈来看,在大学内以“做中学”的方式来推广艺术和设计思维的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根据“从学到做”,“从脑到手”的全过程培养方案,将“艺术”与“空间”两大主题结合进行课程设计,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指导学生操作,循序渐进完成对校园建筑到室内空间的观察与再现学习。课程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尤重艺术与空间思维的启蒙,尽可能摆脱绘画技法对于表现力的限制。课程力争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一是经过学习学生能够逐步获取专业视角,感知建筑和空间之美;二是学生通过学习熟悉多种媒介与工具并运用其创作出艺术与设计思维驱动下的、与校园建立情感连接的、独一无二的手绘作品,从而在本课程中获得一次记忆深刻的体验。


  三、内容设置  

课程的特点是个人工作和小组合作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将课程思政和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学生以平时作业和结课展览获得成绩。

1、理论讲授:教师对建筑的轮廓与光影,肌理的层次与空间、色彩构成基础、建筑空间的共时性再现构图原理等内容进行讲解。

2、课后实践:教师课堂讲授完部分理论知识后,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素材收集工作,为下次课的进度做好准备。如校园建筑拍摄,肌理采集。

3、课堂实操与指导:教师对工具的使用及可以实现的效果进行演示,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4、工具与手段:课程中使用到多种工具,包括铅笔、炭笔、木炭条、陶泥、宣纸、墨、油画棒、彩铅、水彩,以及定画液、美纹纸、一些特殊纸张、石膏模具、气泵、喷笔等辅助用材。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些工具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5、成果形式:每位同学以手绘方式完成64K画幅,结课时做集体汇报展。


  四、教学环节  

1、课程概述(1周)课程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为轮廓与光影、肌理与空间以及空间的共时性再现,其中前二者为黑白媒介,不涉及色彩,后者为色彩媒介。三部分内容之间从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际操作的难易程度上均存在递进关系。



2、轮廓与光影(2周)

1)对校园建筑进行观察与感知,并拍摄关注建筑轮廓的一组照片,完成正负形的绘制2)拍摄关注建筑形体变化和光影关系的一组照片,完成光影的绘制

 ▲课题步骤图

 ▲同学们在认真地构图,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拿起专业的素描工具


3、肌理与空间(3周)

1)校园肌理采集,感知肌理2)将采集来的枝叶组织构图转印在陶板上3)拓印烧制成的陶板,体会肌理的层次感4)分别用水墨湿画法、拓印、喷涂的方式营造构图中的远景、中景、近景,进一步体会肌理的层次与空间的结合。

 ▲课题步骤图

 ▲同学们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构图、转印生成的画面

 ▲同学们在认真地制作陶板和水墨肌理


4、空间的共时性再现(4周)

1)对校园建筑进行观察、拍摄

2)对照片进行筛选并以A4纸黑白打印后运用立体主义绘画中的四种构图形式进行拼贴构图

3)将确定后的四幅小构图运用色彩构成基础进行填色

4)将同一个建筑的不同角度进行拼贴、组合,形成共时性再现并尝试运用多种工具完成绘制

 ▲课题步骤图

 ▲同学们运用油画棒、水彩、彩铅等工具进行手绘表现


5、结课答辩及展览(1周)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课程成果展顺利开展,同学们积极参与了布展并进行作业答辩


  五、课程总结  

总的来说,同学们对这门课的评价较高,纷纷表示虽然课题有一定难度,但也很有意思,收获很大,甚至强烈推荐自己学院的同学选修这门课。大家普遍共识有以下几点:有意义、有收获、有惊喜。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结课心得:

上这门课确实很有意义,获得了一些理论知识,如正负形,肌理、色相,纯度等等,也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上第一节课后,我就知道接下来不简单,我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确实很痛苦,现在回想起来又觉得很有味道,坚持下来了,收获颇丰。

 —— 凌丽芬 人文学院


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我们自己拍照,其实就是要我们去发现美,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总而言之,这门课有难度,但是也有趣,也有收获。

 —— 易昌林 人文学院


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才意识到,简单的一隅风景中也蕴含诸多学问,但要自己创造出一些令人愉快的画面,掌握了个中奥妙,也不是无法做到的事。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美丽的景观,经历过“看山不是山”后,再看就能领悟到更多的美。

 —— 王雨婷 人文学院


转眼间这门课程已到了尾声,水墨在宣纸上的晕染、陶泥在塑造时的柔软、蜡笔呈现出的神奇笔触……这一切都还历历在目。我想这门课程带给我的惊喜不仅在于对于空间、层次的理解,更在于激发我们对美的感悟。

 —— 戴诗妍 经济管理学院


艺术与设计思维课锻炼了我的艺术思维,加深了我对建筑的理解,是一门对感知生活大有裨益的课程。

 —— 买热依 经济管理学院


感谢两位老师的专业与认真,领我进入建筑的世界,摸了摸建筑世界的大门,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即使愿意上六年的大学也依然要转入建院。这门课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的真正含义——拓宽你的视角而非限制你。

 —— 张愈明 外国语学院


同学们对这门课的喜爱让我们很欣慰,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做中学”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下一阶段我们将会进一步优化课件设计,将课程打磨得更出色。


  六、成果示例  

戴诗妍

王雨婷

张愈明

杨茗

马玉雯

施文雯

易昌林

凌丽芬

戴诗妍

施文雯

王雨婷

马玉雯 张愈明



文字:张蕾

图片:张蕾、顾大庆、兰祥启

信息提供:教师综合党支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