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 | 城市·山水·艺术·未来—重庆九龙半岛更新城市设计


方案总鸟瞰

毕设选题:城市·山水·艺术·未来—重庆九龙半岛更新城市设计

指导教师:李百浩、雒建利、汪艳

参与学生:石文杰、刘乐欣、黄子璐、郝思远、陈语桐、白欣雨、孙潇、郭楚怡、李念雅、徐金图、邓一秀

助教:李昊伦、苏子玥、佘悦、朱自洁

启动时间:2022226

答辩时间:2022528

答辩评委:石楠、朱子瑜、王引、王富海、余颖

组织结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召集院校: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参与院校: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六校毕设团队师生合影


01 项目背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提供学术支持、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承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参加的2022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在重庆大学启动,终期答辩在天津大学举行,100余名老师和同学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全程参加了本届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该活动是六所高校轮流承办的校际教学交流项目,2022年已是第十次举办。本次毕业设计以“城市·山水·艺术·未来—重庆九龙半岛更新城市设计”为题,旨在探讨重庆这一未来“国家示范旧城更新”样板地区的发展目标、模式和路径。


02 课题选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积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九龙坡(含九龙半岛)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开始探索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及城市更新配套制度政策等。重庆九龙半岛是重庆主城唯一拥有6公里长江江岸线,三面临江的待开发区。目前半岛的功能和产业在不断的退步,原因就是人才在逐渐离开,社会环境在不断弱化,产业空间在渐渐老化,吸引力在消退。如重庆电厂的搬迁、重庆南站的功能退化、九龙码头的荒废、川美校区搬迁,九龙半岛逐渐沉沦……。政府规划定位为“美术半岛”,但如何在当前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前提下,重建环境、更新空间、复兴产业、带动人居,让半岛重新注入活力,涅槃重生、突围崛起,再次成为重庆城市文化承载地和城市灵魂家园,成为本次规划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难点问题。


03 规划思路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我国城市发展已经由增量扩张为主,转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共同缔造、共治共享”也是未来更新的主题。随着长江文化艺术湾区规划的深入推进,重庆九龙半岛将迎来复兴的重大机遇。山亲水吻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九龙半岛,它见证了以铜梁文化为代表的旧石器晚期文明,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样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并且,九龙半岛的魅力还蕴含在一个个场所之中,在防空洞内、在老茶馆中、在黄桷树下,在不同社群的交汇碰撞中延续,赋予半岛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既是生活也是艺术,既是怀旧也是憧憬……从我们的视角来看,城、岛、人三方正面临困境;但从半岛人的视角来看,他们生活幸福、精神充盈,对半岛的未来充满希望。他们的乐观、豁达、包容,以及半岛野性原生的艺术,梯坎间的市井烟火,让九龙半岛超脱于重庆网红城市的片面标签,并支撑其向前发展。这里的艺术是多元的——它是流动的艺术半岛,联结着艺术湾区的发展;它是平民的艺术半岛,看得见摸得着,与市井烟火息息相关;它也是互动的艺术半岛,是多种人群共同参与创造的空间。本次毕业设计聚焦于九龙半岛地区城市更新中的一系列矛盾,为解决空间问题、传承半岛特质、把握地区公众意识活跃、艺术基因突出的特色,依循双笔在九龙半岛的历史线索,将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和自上而下的宏观把控相融合,采用“渐进式·针灸式”的更新方式,探索疫情下的线上公众参与模式,提出“双笔共绘,无界艺岛”的设计主题,以生态、产业、人居与艺术为抓手的四大行动计划助力半岛发展。


方案框架

总平面图


04 设计成果1)江岛公园计划九龙半岛集江山的灵气与豪气,养育了乐观豁达的半岛人。挖掘人与半岛生态的互动关系,我们被半岛人向水而生、依山寻趣的生活所打动,也听到他们对现状生态情况不佳、与自然愈发疏远的无奈。我们希望通过江岛公园计划,从江滩公园、崖线公园、口袋公园分别提升滨水江岸空间、山地崖线空间、生活化游憩空间,在锚定一带两廊多点的生态基底的基础上,通过三条“九龙公约”和半岛人达成共识,一同营造江滩公园品野趣、崖线公园赏美景、口袋公园融生活的三重游园体验,让半岛人重新拥抱自然。

江滩公园分段设计

崖线公园设计

口袋公园设计

2)旧厂新生计划在政策、时代、自然地理、区域交通以及人文等多要素的作用下,九龙半岛历经了从水陆开岛,到工业兴岛,再到艺术韵岛的转变。我们通过“内连外借,廊轴串联;触媒带动,多坊激活”的空间结构,谱写万众创新三部曲。“创业作坊”挖掘空间原型,进行在地化的转译,通过坊的植入进行多点激活;“创意工厂”旨在进行产业空间的再激活利用,协助作坊经营者创业起步,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触媒﹔“创新浮岛”采取弹性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可生长、可拆解的复合浮岛。最后,通过制定“作坊改造”、“场区创作”和“浮岛入驻”三类公约,促成自发创业、协同创作和引领创新的三种创新创业模式。

创业作坊设计

创意工场节点设计-102艺术基地

创新浮岛设计

梯坎人家计划我们用安全单元、舒适慢圈和滋味街坊为半岛人营造充满安全感、舒适感与舒适感的幸福生活。安全单元通过建构韧性安全单元,应对疫情、洪涝等灾害。舒适慢圈以山地城市肌理为基础,探索居住空间、慢行系统、休闲空间系统和公服设施的山城新模式。滋味街坊针对半岛特色市井空间做出设计控制和策划引导。通过三个维度的规划设计引导,结合九龙公约,共建有滋有味的幸福半岛。

安全单元规划

舒适慢圈——慢行系统规划

滋味街坊——市井空间营建

滋味街坊——亲子圈


无界艺岛计划我们回首茶馆故事的开始,艺术是九龙半岛的独特魅力,但目前看似高端精英化的美术空间构想,对半岛人而言过于扁平和单一,不足以支撑起半岛的艺术生态,因而艺术逐渐淡出视野,需要我们重新去寻找。于是,无界艺岛计划应运而生。我们通过挖掘半岛与艺术的关系,以艺术为媒介,打破三生空间的界限、打破普通人与艺术家的界限。首先我们探寻艺岛源,保护传承,挖掘半岛特色记忆场所;其次蔓生艺城流,疏通半岛魅力空间结构,最后点亮艺人魂,开拓半岛的艺城生境。


 “黄桷坪正街”艺术活跃带——川美艺术段

 “黄桷坪正街”艺术活跃带——立交广场段

 “黄桷坪正街”艺术活跃带——玉龙公园段

电厂创意艺术中心节点设计

5)公众参与&半岛公约

在更新过程中,半岛人手中公众参与的笔,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前期调研时,从半岛人口中,我们收获了对场地的人情认知与概念灵感;疫情之下我们在设计阶段保持与半岛人的线上交流,通过公示版成果报告收集意见;半岛人对我们的方案深化也建言献策。对于这样一片艺术化的半岛,四大行动计划充分融合公众力量,规划师与半岛人共拟14条九龙公约,共绘九龙半岛多元共生的发展蓝图。

公众参与过程

 

九龙公约


此设计获2022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城市设计类金奖,2022第十届TEAM20建筑与规划新人奖-优选奖(全球前十)及获2022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团队奖

获奖证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