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基础I-“现实城市”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一年级秋季设计课成果展开幕



展览介绍

221日下午,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主办的《设计基础I-“现实城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一年级秋季设计课成果展》在九龙湖李文正图书馆B204展厅开幕。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顾大庆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朱雷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单踊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基础教学组的师生,以及闻讯前来参观的首批同学共同现场参加了本次成果展的开幕仪式。其后,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冷嘉伟、副书记张豪裕,副院长鲍莉、葛明、江泓以及校科研院副处长王伟等教授也到现场观摹学习。

本次展览精选来自建筑学院2023级一年级秋季设计课中十二位获得优秀作业奖的学生作品,和单个课题的优秀作品。逾百件模型和图纸展示了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专业同学的学习成果。



课程简介

设计基础I-“现实城市”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专业共建共享的设计基础课程。课程强调跨学科、跨尺度、跨媒介的现代建筑类专业设计教学要求,以整合城市、景观和建筑学科核心问题,设置若干设计练习。教学从城市入手,围绕空间基本要素、基本设计操作方法和基本设计工具(媒介)三个教学线索组织一系列设计练习。设计练习着眼于将抽象设计思维和具体城市人居环境结合,基于城市、建筑和环境不同尺度下的空间感知和操作能力组织各个教学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建立体现时代特征、直面时代问题的设计思维和操作方法。课程帮助三个专业的学生建立相对整体的人居环境设计观念和大建筑学科设计专业的基本能力,为后续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课程内容与教学目的基本原则体现在:
1. 跨专业:规划、景观、建筑三个专业的共同设计基础

2. 跨尺度:从城市尺度到建筑尺度

3. 跨媒介:绘图、绘画、模型、摄影、数字媒介的综合学习

4. 空间主题:将“空间”作为三个专业的共同设计基础

5. 抽象与现实:将现实问题与抽象练习密切结合

6. 练习与方法:采取设计过程练习化的教学方法7. 直觉与理性:在强调结构有序训练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设计直觉和创造性潜能

跨专业、跨尺度课题设置与多媒介操作练习


教学方式


设计基础I-“现实城市”从内容、形式等方面拓展“设计工作室(design studio)”教学模式,建立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校园内外复合多样的教学方式:

1. 线上资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法的自主学习教学团队自建MOOC 程资源“建筑设计基础”,对应线下课程内容和进度。线上课程每章节包含主题介绍、子课题讲解、设计操作技法介绍、主题总结,全面覆盖课程所需知识和操作指导,为开展线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 设计大课堂:线下教学主要场所针对师生线下面对面研讨和学生自主操作为主的“设计工作室”教学形态,全年级师生统一在专业设计教室中完成。学生拥有独立工位,并配置小组研讨空间。该教学环境包含大课讲堂,小组一对一辅导等主要线下教学活动。

3. 专业工坊:技能培训场所针对手绘图和手工模型,手作+电脑的设计学习流程,设置模型工坊、摄影工作室,配置各类专业设备,由实验专员管理、指导。创造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并行互促的全面培养模式。

4. 评图展厅:线下评价共享空间在专用展厅举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学生自行布置。邀请职业建筑师评委参加评图,形成全体师生与从业者交流共享的氛围,促成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

5. 校外实习基地+实地调研:真实场景的现场学习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设计任务场地中进行调研,通过city walk 认知城市、建筑与人民生活。并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参与真实建造场景,观摩、学习真实建造技术。

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校园内外多种教学方式高度集合


教学团队


设计基础I-“现实城市”教学团队由课程主持教授、授课教师和研究生助教共同构成。课程主持为顾大庆教授。教学团队由建筑学院各系所共十余位教师组成,授课教师有着不同的年龄层次、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在各自的领域有所专长。各课题教案由负责老师制定,并组织全体教师与助教集体备课、试做,确定教案具体内容。学期中定期举行教学研讨,根据学生反馈和作业成果,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本次展览时间为2.21-2.29,面向东南大学全校师生开放,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观,共同探讨跨专业、跨尺度、跨媒介的设计教学!


信息提供:建筑系党支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