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非洲、亚太和中东地区奖(IFLA AAPME Awards)竞赛中,我院景观学系学生提交的“Revitalizing the Freedom Railway - Renewal of 10 Landscape Character Types in the East African Rift Section of TAZARA”项目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分析与规划”类别大奖。
- 奖项介绍 -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是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的全球风景园林行业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致力于推动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维护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促进风景园林教育和职业交流。IFLA AAPME Awards每2年举办1次,是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最高水平国际奖项之一。
- 项目介绍 -
项目名称:
Revitalizing the Freedom Railway - Renewal of 10 Landscape Character Types in the East African Rift Section of TAZARA
振兴自由铁路 -坦赞铁路东非裂谷段10种景观特征类型的更新
项目成员:
余梦瑶,王翘楚,梁雅雯(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楠
指导教师:
李哲,施佳颖
项目解读:
背景 | Background
2024年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共同见证签署《坦赞铁路激活项目谅解备忘录》(图源:新华社)
坦赞铁路是中非友谊的丰碑。半个多世纪前,中非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做出了修建坦赞铁路的历史性决策,5万多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远赴非洲,在茫茫非洲草原上披荆斩棘,克服千难万险,和非洲朋友一道修建坦赞铁路,60多名中方人员为此付出了宝贵生命。
齐心协力 攻坚克难——中非工人共同建设坦赞铁路
1975年,铁路试运行
1976年,赞比亚鲁西瓦西湖畔的少年儿童欢迎坦赞铁路的列车通到他们的家乡“当年中国自己还很贫困时,我们勒紧裤带帮助非洲兄弟修建了坦赞铁路。现在我们发展起来了,更要本着真实亲诚理念,帮助非洲朋友实现共同发展,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2022年同哈桑总统会谈时说的这番话,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坚定宣示。持续援助坦赞铁路更新建设是中国支持非洲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走深走实的重要内容,结合坦赞铁路开展景观环境研究与实践,对于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非洲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与现实价值。
现状 | Current Situation
作为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坦赞铁路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动脉,更是连接自然与文化、承载可持续发展希望的重要纽带。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坦赞铁路运营逐渐衰退,沿线生态环境不断退化,景观价值日益流失。为重振这一重要战略通道,本项目聚焦于坦赞铁路与东非大裂谷西支带交汇处的复杂景观系统,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与规划设计。
项目研究区域位于坦赞铁路与东非大裂谷西部支线的交汇处,长度约189公里,总面积为 1273.27平方公里。区域内雨林与草原交织,生态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铁路串联起12个承载历史记忆的站点群落,形成了一条自然遗产与人文景观交织的生态廊道。
目前,铁路运载量持续低迷,濒临破产边缘;沿线地区正面临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栖息地破碎、传统文化景观消失、社区凝聚力下降等诸多问题。
方法 | Methodology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团队提出了“生态修复、交通升级、文化多元、空间优化”四个复兴愿景。对研究区域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进行了数据收集,通过遥感影像、数字地形模型(DT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分析土地利用、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文特征、建成环境等,建立景观特征识别指标体系,并构建研究区域的数据矩阵。
自然景观特征指标包括土地覆盖类型、森林植被类型、水系密度、加权碳储量、高程数据等;文化景观特征指标包括语言分布、清真寺、学校、教堂、人口密度、农业覆盖类型、建成区域面积、种族分布类型等。
通过R语言计算研究区域数据的距离矩阵,对于连续变量数据采用曼哈顿距离(Manhattan)算法,对于类型变量数据采用欧式距离(Euclidean)算法;选择ward.D2聚类算法进行无监督的层次聚类。结合现场调研验证,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0种景观类型(Landscape Character Types, LCTs),并为每种类型提出了系统性、针对性的规划设计策略。
应对策略 | Strategies
本项目立足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建战略,聚焦坦赞铁路的激活更新与可持续发展需求,系统开展了坦赞铁路景观特征解析与活化更新研究。项目针对坦赞铁路沿线生态基底退化、空间效能衰减、文化资源利用不足、社区凝聚力下降等问题,构建了“生态修复-文化振兴-技术赋能-空间优化”多维更新框架。研究集成多光谱遥感、数字地形模型(DTM)、数字表面模型(DSM)等技术手段,构建涵盖2大类11项94子项指标的自然-人文景观特征数据库。通过无监督聚类算法实现了区域内景观特征的智能识别与类型解析,划定了10类景观特征类型区域,并提出针对性更新策略。本项目成果为坦赞铁路沿线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风景园林专业研究范式与技术支持,为中非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创建了可复制的数字化决策路径。
信息提供:景观学系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