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缅甸古城保护与发展规划设计”案例教学使用说明书

1.本案例使用的意义,即通过案例讨论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需求,来自中国的投资成为亚洲许多国家发展的新动力,也为国内规划团队开展亚洲城市与建筑研究提供了新机遇。对沿线重要历史城市与文化遗产开展深入研究,中国的城市经验不仅能够为亚洲各国提供科学发展的东方样板,更能够为全球范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依据与动力。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物局和中国驻缅甸使馆的支持下,东南大学亚洲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研究团队应缅甸宗教事务与文化部的邀请,助力缅甸妙乌古城申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项工作已列入国家文物局“文物外交”重点项目和中国驻缅使馆重点文化合作交流工作,这是古城保护领域一次跨国、跨专业合作的成功尝试,也是中国在国外开展的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城市规划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20197月,团队赴缅甸曼德勒因瓦古城开展调研与测绘,继续致力于亚洲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学位学生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调研,掌握亚洲城市研究的一手资料,既能在实践中学习城市保护与发展规划的相关知识,又能服务社会,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建设。

  

2.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即需要学生事先掌握的背景材料,包括理论背景、行业背景、制度背景等。

本案例进入讨论之前,需要学生掌握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城市保护的基本原理,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背景,基本掌握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遗产保护等专业知识;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初步规划设计的能力,掌握运用绘图、实物模型及数字工具等表达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3.案例课程合作院校及指导教师。

合作院校:缅甸曼德勒科技大学(MANDALAY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支持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物局和中国驻缅甸使馆

指导教师:董卫教授、江泓副教授、汪艳讲师等

联合国合作指导专家:Richard A. Engelhardt(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办公室前负责人、文化顾问)等

与国际优秀院校与机构合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学位的学生提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4.本案例课程安排。

案例教学时间合计15周,60学时,3个学分。

30学时/课外:深入亚洲国家调研,掌握第一手城市调研资料,注重课外准备,引导学生提前就课内关键内容进行积累。

30学时/课内:将课内汇报演讲、多媒体展示等与理论授课结合起来,通过小组研讨、同学辩论、师生互动等环节的设置,促进实证研究的推进,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5.案例分析要点,即通过案例分析要解决的知识点。

课程通过对缅甸古城的设计研究,试图帮助城市规划专业学位学生构建亚洲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体系,主要包括古城地理区位与历史关系、历史发展分期、历史地图、水利系统遗产保护、遗产管理计划、历史文化特色保护规划导则、古城空间保护规划设计,传统村落改造设计,历史景观研究与设计等。

(一)古城地理区位与历史关系

概况;

古都的发展;

(二)古城的时空变迁分析

历史时段演变时序分类;

古城变迁研究;

(三)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区域格局;

山水格局;

古城各时期空间形态特征;

(四)古城资源整合

区域资源;

古城资源;

评估方法制定;

资源价值评估;

(五)古城遗产管理计划

遗产分类;

水利系统遗产保护;

现存遗产保护状况及价值评估;

遗产管理计划;

(六)历史文化特色保护规划导则

(七)古城空间保护与规划设计

传统村落改造设计

历史景观研究与设计

  

以上教学组织过程以小组展开,各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构成完整教学单元。通过反复训练与学生指导,对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析能力、掌握城市保护与规划设计方法与理论提供案例教学支撑。

  


关闭